宏碁併捷威, 一場預料到的婚姻


終於發佈了, 宏碁(Acer) 昨天發佈要花7.1億美金 (230億台幣)併購捷威(Gateway) . 其實早在去年就已經有聞到這場併購案的味道了. 自從聯想(Lenovo)在2004年買下IBM的個人電腦事業部, 西恩看宏碁就已經在觀察到底自己需不需要靠併購來繼續增加自己的市場. 在過去幾年裡, 靠著宏碁新CEO, Gianfranco Lanci, 一個義大利人. 已經打破很多台灣公司的紀錄.

因為在過去, 根本非常少台灣企業會用外國人的執行長. 最多使用外國人來當一個分公司的負責人, 但是從來沒有看過用外國人來當整個企業的領導人. 當然啦, 在宏碁一開始宣布的時候, 很多人也對這個決定有很大的質疑. 但是如果你好好的想一想, 如果這個Gianfranco Lanci已經幫宏碁打下歐洲市場, 又是宏碁歐洲的老大, 如果不讓他做執行長, 我想不到幾年應該就會把挖角到競爭對手的公司去. 所以宏碁下的這步險棋, 其實也是不下不行.

你現在可能會發現西恩不是要講併購案嗎, 怎麼會講到宏碁過去幾年去了. 那是因為這些併購案都一定有前面的因, 才有後面的果. 自從這個新的執行長上任後, 就被指派需要再讓宏碁進入美國市場. 雖然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個人電腦市場, 但是也是宏碁永遠的傷心地. 西恩幾年前有去聽過宏碁前財務長講過, "宏碁自我品牌從來沒有在北美賺過一毛錢", 他也說過, "要把牌子打響, 第一年要花5億美金, 陸續一年最少要花一億美金來維持." (西恩的見解: 諾基亞一年的全球行銷預算大概在8億美金以上. 你以為"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很便宜嗎. 都是用錢砸出來的) 所以打品牌是一個很花錢的事業. 當然啦, 如果做的好當然也是很賺錢的事業(蘋果電腦).

在過去幾年裡面, 宏碁在北美的能見度越來越高, 但是畢竟還是後來進入的競爭者. 尤其是在90年代, 美國人已經把宏碁當成是一種便宜品質馬馬虎虎電腦的代言人, 其實再度進入北美市場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絕大部分的美國品牌電腦的市場都是被, 戴爾, 惠普IBM. 捷威算是北美第四品牌電腦商. 那就是代表當聯想吃下IBM的個人電腦部門, 宏碁當然要想辦法來跟他們來對抗. 不然自己在世界的品牌電腦地位就會慢慢的被聯想超越. 但是宏碁不可能併購, 戴爾或是惠普, 規模差太多了. 但是以捷威差不多有5億美金的市值, 那就是宏碁可以考慮的. 但是以台灣人的想法來說, 併購總是有很大的風險. 尤其是在明碁在併購西門子手機部門最後搞到灰頭土臉後, 西恩相信宏碁應該會更小心翼翼的處理任何有關品牌的併購案.

西恩不太確定大家知不知道捷威這間公司. 如果你稍微注意的話, 這間在1985年創業的電腦公司, 原本是走跟戴爾一樣的經營模式, 郵寄直銷. 你應該會好奇, 為什麼捷威那麼愛用乳牛在自己的品牌商標上. 那是因為這公司原本是在南達克達州開始, 一個在美國鄉下的地方, 所以才會有哪麼多乳牛. (老實說, 西恩覺得這樣還滿有創意的, 這算是行銷藍海策略嗎). 當然啦, 大家現在都可以知道, 最後北美市場到底是誰贏了. 雖然捷威是第四名, 但是是落後很遠的第四名. 所以當然跟IBM個人電腦部門的16億美金的價錢差那麼多. (不管是技術, 品牌跟通路都有差別).

西恩個人的看法是樂觀其成. 畢竟真的很少台灣企業敢真正的作出國際併購的案子. 如果沒有外國人的執行長, 西恩不認為純台灣管理團隊敢真正的作這樣的決定. 不是對台灣人沒信心, 畢竟這種賭住玩的很大, 尤其是明碁自己被西門子搞的暈頭轉向, 整個公司搞到快撐不下去. (西恩的見解: 我還是對李昆耀很佩服. 雖然是玩股東的錢, 但是膽子是比宏碁還大. 只是陰溝裡翻船)

現在當然還不能對這場併購案下定言. 不如給宏碁三年來證明自己, 到時候再評論還來的及.

註:
西恩其實現在正在開車路上, 去這個夏天的第一個旅行, 應該也是最後一個旅行. 因為下個禮拜就要開學了. 所以不趕快去也就來不及了. 那到底西恩去了哪裡呢, 在這裡先賣個關子. 等到我回到溫哥華再準時讀我的部落格. 保證有很詳細的記載.

這也就是代表西恩可能沒辦法天天都有辦法寫部落格. 寫這篇就已經感覺很累了. 都說去玩, 還要在這電腦前打鍵盤. 所以如果這幾天都沒新的文章, 那代表西恩準備休息幾天. 過幾天就回家.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