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奶茶,誰說不可能


還記得上個月到加州的時候,真的是第一次吃到所謂的Pinkberry。心裡面想到,「奇怪這東西也不是特別新潮,為什麼會引起這樣的轟動。」不管到底Pinkberry是不是拷貝Red Mango的概念,從行銷的角度來看真的算是成功的打下市場。如果認真的注意一下這些熱門的Frozen Yogurt店,說有什麼非常特別的地方也說不太上。但是又有一些讓人可以好好觀察可以學習到的地方。靠著簡單的幾樣東西就可以分店一間一間這樣開著過去其實想起來很嚇人。不管Frozen Yogurt這個店是不是韓國人想出來的概念,需要承認真的是有相當的管理概念跟行銷理念才可以在美國這樣的市場大量展店。撇開這個不說,單單看Starbucks的執行長Howard Schultz都投資了Pinkberry就可以看到也許用公司經營方式也可以把一個簡單的飲食店做起來。或許到現在你還沒發現西恩潘到底要講什麼,讀到我下的標題就應該了解。如果說咖啡,或是Frozen Yogurt可以專業連鎖化,為什麼台灣的驕傲,珍珠奶茶在全世界還沒有出現一個很專業的品牌。

當我們喝咖啡的時候會想到星巴克,或是某個西雅圖品牌。吃Frozen Yogurt可能會想到某某某品牌,但是有個讓西恩潘想了12年以上的問題,

「如果說珍珠奶茶已經賣遍全世界,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一個世界知名的品牌呢?」

在過去從這個只有台灣人會喝的產品,到亞洲人,到連外國人都愛喝的飲品,照理說已經出現了所謂的關鍵性的量(Critical mass)。還記得幾年前當外國人第一次問西恩潘這個問題的時候,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get some pearl tea?" 他對我說著

"Excuse me! Pearl Tea!" 西恩潘根本搞不清楚狀況 "Why would you want to go for pearl tea?"

"It's good..."

老實說自從那段對話後,西恩潘就開始慢慢的注意到,珍珠奶茶真的可能是全世界的人都可以接受的飲料。特別是看到在北美很多不一樣的珍奶店都有外國人光顧。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為什麼在珍珠奶茶已經問世了那麼久了,台灣或是北美都還沒有辦法創造出一個很特殊的珍珠奶茶品牌呢。每次看到台灣媒體提到,30歲以下的年輕人想要做簡單的餐飲創業(珍珠奶茶,雞排),卻從來沒有一個人想要真正的經營出一個很棒的品牌。如果說要創業做大,大家不是想到要去搞網路(互聯網)或是某種生產事業,卻沒有說要把簡單的飲品業發揚光大。

今天這篇文章西恩潘想要來跟大家討論一下,珍珠奶茶沒辦法發揚光大的幾個原因。如果你反對我的看法,也很歡迎你提出自己的想法。

1. 品牌理念

對於不是特別擅長經營品牌的台灣人來說,如果真的要創造一個所謂的珍珠奶茶品牌似乎有一點困難。特別是如果真的要定位這個品牌,例如是在美食街販賣的珍珠奶茶,或是單店版。真正要定義這個品牌給人的感覺是什麼。只是給人可以進來休息喝茶的地方嗎,給人可以跟朋友進來聊聊天的所在地。還是喝了可以讓人感覺到充電的感覺。

其實這樣的理念在一開始是很難推廣的,例如星巴克的第三個地方(third place)。真的要去研究的話個人認為一開始可能沒有這樣的概念,而是慢慢的才轉型成這樣的理念。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品牌賣點嗎? 或是一種理念讓人可以接受。

品牌行銷真的對於珍珠奶茶是否能夠在世界搶下一席之地佔很大的理由。相信很多人都已經喝過好喝的珍珠奶茶,但是到底要怎樣才能夠讓這種飲料成功。不知道很多人知不知道Redbull這個飲料只是泰國某種提神飲品。只是歐洲某行銷公司(聽說是Unilever)的主管(Dietrich Mateschitz)喝過後想到自己創業這間公司。過去幾年成為飲料公司的一個成功故事。

2. 資金來源

很多人可能對於建立一個品牌或是世界級的公司,資金來源到底該怎樣來。特別是在台灣這種超難集資的地方,如果說要找幾個億來建一個珍珠奶茶品牌可能特別困難。或許是因為台灣沒有這方面的創投吧(Maveron為Starbucks CEO Howard Schultz跟其他的夥伴創立的創投。),或是台裔美國人真的要在美國搞一個品牌需要技巧來說服人來投資。如果說沒有辦法證明這樣的飲料店或是品牌可以引起很大的市場,看起來或許很難投資。

特別是市場大小的定位可能就會成為一個難點。到底有多少非亞洲人是合理的目標市場。如果說針對的市場是在於25歲以下的人,哪個市場才是重點。如果說創投需要一年超過15%以上的合理投資報酬率,長期來講這個珍珠奶茶的品牌需要爆發力。不管是以拉或是推的方式,如果沒有辦法講出個合理的市場大小可能會有問題。

對於跟過去談過的需求可能不同,對於餐飲業創投看的可能是不同樣的條件。同樣一定要有市場需求跟產品,但是對於解決現在的問題,很難想像有什麼餐飲是真正的解決問題的。應該比較類似一種享受吧。

3. 長遠眼光,放眼天下

過去在台灣或是北美看過很多珍珠奶茶品牌都在短期內快速擴張而最後被做爛掉。不得不否認這就是市場的競爭度。大家還記得90年代在列志文有超過30間以上的泡沫紅茶店。也許就是這樣的一頭熱才沒有辦法長久。還是當某個品牌已經有一點起色的時候就馬上大量的加盟而沒想到未來的品質控制。也許開放加盟可以在短期內獲利,只是長遠來看很難建立起管理制度或是SOP。

也許這就是創業家的需要考慮到的,要如何放棄眼前的利益而專注在自己原本設下的目標。如果說原本就是要做個珍奶品牌,從頭到尾都是要往長線去看。說到這裡都跟創立這間公司想要的未來是一致的。如果說只是想要再短時間把成本拿回來,也許就不適合要建立自己的品牌。

真正的注意到那麼多所謂的連鎖店,一開始其實還是要靠自己經營的店來打出名聲。當基礎打好後,未來的管理才會順利。
 

今天寫到最後還是要提出,西恩潘本身不是這方面專家。會想要寫這篇文章只是單單想了這個問題超過10年以上。每次看到報導寫台灣人是珍珠奶茶的始祖,卻從來沒看到一個由台灣人創造的珍珠奶茶品牌卻是很可惜的。不瞞大家,原本西恩潘去年有找人想要生產罐裝的珍珠奶茶看看可不可以行銷亞洲。只是想不到技術還沒到,光是要把粉圓的鮮度維持在哪裡就花了很大的功夫。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看到太多了品牌光是利用品牌跟產品就可以行銷全世界,而這杯台灣的驕傲卻沒有辦法做到。真的讓西恩潘很心痛。不是說自己有多偉大,只是感覺這個產品本身一定還有很多商機在裡面。

如果說你也對這個產品有興趣,或是有不同樣的想法,歡迎你提出來跟大家分享。或許你自己很想要做類似珍珠奶茶類的創業的話,我也可以跟你聊一聊看看大家想法是怎樣。如果有機會大家腦力激盪的話搞不好真的可以把這個夢做起來也說不一定。

(圖片來源: www.ryu.titech.ac.jp/)

(註)
今天寫的這一篇也許很長,卻又沒有把西恩潘過去所思考過的寫出來。特別是對於其他產品的分析或是到底為什麼沒有辦法創造出一個很堅強的珍珠奶茶品牌。希望大家讀完這篇文章可以給西恩潘一點意見到底為什麼無法創造出一個不管是世界級品牌或是地區性品牌。

西恩潘可以想的出來很多人會說珍珠奶茶只是一個很小的利碁市場,所以不太可能建立起那麼大的企業。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很多時候需求也是需要被製造的。不管怎樣,希望大家不要吝嗇的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意見吧。

留言

  1. 星巴克是資本主義的濫觴
    本身並不是什麼多值得推崇的文化或象徵吧

    看看牠跟麥當勞之間的咖啡「流血戰」



    連鎖化 並不是物質文明的目標

    反而可能是「終」點



    知道原產自台灣的飲料已經風行全世界

    這不是很好嗎? 這不就夠了嗎?

    為何要去製造一個品牌呢?

    回覆刪除
  2. 今天提出這東西絕非是想要引起筆戰。品牌這東西真的很有意思。

    不知道大家對於台灣的品牌感覺怎樣,很多人可能覺得國產貨能夠好到哪裡。品牌是一種代表。如同在歐洲看到宏達電(HTC)的手機跟其他的歐洲品牌銷售的時候,希望你可以跟你的朋友講,

    「這個品牌是台灣的。」

    而非讓人感覺台灣人就只會做代工。

    珍珠奶茶也是一樣的概念,希望有一天可以大家可以走在曼哈頓的街道上跟自己的朋友說出,

    「你知道嗎,這間品牌是來自台灣。」

    雖然說品牌是資本主義下的產物,但也絕對是一種文化的代表。改天再寫一篇有關這的文章吧。

    回覆刪除
  3. 嗯嗯

    完全同意

    能夠看到這樣的事情或景象

    確實很吸引人.....

    回覆刪除
  4. 第一次參觀你的blog, 覺得你真的不簡單! 我想, 珍珠奶茶沒有一個專屬的品牌跟"盜版"有密切的關係吧... 台灣有太多家珍珠奶茶店, 而珍珠奶茶的開山始祖已無法求證, 據說是從台中發起的, 但是誰呢? 就像當初IBM與Microsoft/Intel合作開發電腦市場, 就因IBM didn't have exclusive rights to Microsoft's disk operating system and Intel's microprocessor, Microsoft and Intel was able to sell their technology to other companies. There were many clones... Just like bubble tea now. It's just my idea; what do you think? Nobody has the exclusive right to producing bubble tea.

    回覆刪除
  5. 其實盜版在珍珠奶茶下應該不會是一個問題。每個品牌都需要創造自己的獨特性,如果真的可以那麼容易可以被拷貝的話那會不會代表不夠競爭優勢。

    看看現在的快餐其實都可能被拷貝的卻沒有人可以真正的因為盜版而做不下去。缺稍的應該是怎樣做出品牌的know-how跟市場規模。這也會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討論話題。

    回覆刪除
  6. Sean -
    My Name is Lisa. Agree with your comments in regards to the difficulties in commoditizing & marketing bubble tea. However, still think if Pinkberry can thrive then perhaps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bubble tea.I've pretty similiar background, got my MBA @ Stern back in 06 & currently residing in Singapore..Anyways, don't know if you r interested in a Potential bubble tea project. feel free to email me to discuss -
    liza0118@gmail.com. Cheers

    回覆刪除
  7. Sean -
    My Name is Lisa. Agree with your comments in regards to the difficulties in commoditizing & marketing bubble tea. However, still think if Pinkberry can thrive then perhaps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bubble tea.I've pretty similiar background, got my MBA @ Stern back in 06 & currently residing in Singapore..Anyways, don't know if you r interested in a Potential bubble tea project. feel free to email me to discuss -
    liza0118@gmail.com. Cheers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