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製造業不再是製造業...


最近幾年不管是在北美或是在亞洲, 幾乎每本商業雜誌或是管理的書都在喊服務業(Service Provider)才是唯一. 製造業(Manufacturer)已經是過去式, 提供服務才是賺錢的地方. 就連幾年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都說過,

「台積電是服務業, 絕非製造業. 完全是以服務導向的企業.」(西恩潘的簡述)

不管是台積電, 或是其他產業, 其實可以慢慢的發現每個公司都已經轉型為服務業. 也許在30年前哪個物資缺乏資訊不發達的年代, 製造商只要拼命的生產就會有人願意購買其產品. 因為再哪個時候跟本沒有哪麼多的選擇. 所以只要品質還不錯, 價格不要差太多就有大賣的可能. 所以大部分的管理學都會講哪時候是賣方的市場, 或是製造商導向的市場. 消費者沒有太多能力改變市場的走向, 所以那時候的製造商可以講說有絕對的控制權.

到底在那短短的30年來, 到底什麼東西改變了一切. 相信原因很多, 不管是大家變的比較富裕, 要求比較多了, 產業的升級, 或是其他有關類似的東西, 製造業再也不像過去. 大家拼命排隊來跟你下單, 只要東西做的出來就賣的出去的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而製造業也面臨的轉型, 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公司開始改稱自己的公司為服務業而非製造業.

在過去所有的人的想法都是把服務業當成, 餐廳, 商店, 跟其他類似相關的服務, 但是從來沒有人把製造業當成一種服務. 特別是在亞洲, 如果好好的把台灣或是大陸最引以為傲的代工產業切割來看, 這也算是一種服務業啊. 客戶因為某種需求, 所以希望代工廠提供幫忙設計, 生產, 跟運輸的服務. 換個角度來看, 其實這也算是一種服務. 單單看現在鴻海跟Flextronics所在的產業, EMS, 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 講的就是電子專業生產服務. 這個由北美所提出的產業, 在他們的眼裡這個產業也算是一種服務. 提供的服務就是幫客戶在不一樣的市場生產不一樣的電子產品. 等於是出了行銷跟部分設計沒處裡以外, 什麼都負責外包的服務.

好好的思考就可以發現, 其實製造業跟其他的外包服務沒什麼差別, 但是最大的問題對於為什麼製造業雖然轉型為服務業但是還是沒辦法提高其毛利率. 問題應該還是因為這樣的服務都可以量化, 每個硬體零件價格都高度透明, 人工的薪水也是可以算的清清楚楚, 所以沒有辦法在這上面增加其價值. 這也是為什麼單單從軟體外包跟硬體外包的產業相比, 毛利率會相差哪麼大.

但是當製造業不再是製造業, 不管是所謂的傳產或是電子業, 服務業的本能應該需要被加強. 如果認識西恩潘的人就知道, 當我每次提起台積電的時候都會講,

「其實台積電做的也是代工, 就像早期鞋子跟成衣. 只是越變越複雜跟精密了...」

很多人聽到這裡可能會反對我的說法, 但是不得不否認, 如果一間公司沒有自己的品牌或是產品設計部門, 那不就是所謂的代工服務.

今天寫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搞不懂西恩潘今天到底想要講什麼, 為什麼講來講去重點似乎都是在講現在的製造業已經成為了一種獨特的服務業. 只要是客戶要求的, 而且是可能的, 幾乎都會想辦法做到. 更重要的就是, 過去所謂的製造業已經從賣方導向轉成客戶導向. 在不斷的競爭下, 加上資訊的透明度增加, 如果沒有辦法提供某種附加價值的服務, 例如說提供免費的設計或是打樣(Free designs and prototypes).


可以看的出來現在台灣每個企業都在想辦法走出自己的路, 不管是宏碁的品牌跟生產(緯創Winstron)的切割, 或是最近華碩的切割也好, 都是想辦法讓所謂的代工製造轉型. 感覺前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在1992年提出微笑曲線(Smile Curve)解釋真的很好. 往往大家都了解單純的製造業在整個產品鏈都是最比較低附加價值的部分. 西恩潘喜歡這個曲線因為解釋了製造業該要怎樣轉型. 右手邊的曲線是做品牌, 那是大家的夢. 相信每個做企業的人都希望有自己的品牌. 左手邊是研發設計, 而中間是生產. 所以說當製造業不再是製造業的時候, 因為每個製造業都會往曲線的兩端走.

西恩潘現在的思考方向就是, 每個製造業都需要好好的思考到底如何真正的成為一個服務供應商. 很多人提到找到自己的藍海, 或是要好好的分析一下到底自己這個產業的客戶需要的是什麼. 很多時候因為每個人都陷在自己的產業裡面而沒時間好好的想一想到底什麼樣多的服務可以產生更多的價值. 但是不只是這樣, 其實每個人工作也都可以好好的思考自己現在的環境跟價值. 其實每個人都一樣, 過去也算是某種製造業. 把自己該做的作好, 提出給公司, 但是現在每個人也變的跟服務業一樣, 只有想辦法給公司/客戶更多的價值才可以繼續在這個社會競爭下去.

(圖片來源: Wikipedia, 微笑曲線)

註:
連續兩天都寫的很抽象, 不知道為什麼西恩潘的商業部落格會演變成這樣. 可能是昨天突然跑去弄我的title banner結果給我搞到亂七八糟. 最後只好選擇弄成現在這個樣子, 希望可以在今明兩天來個大改變. 希望不要把不該用的給用壞.

最近一直在計畫這個部落格在新的一年到底要怎樣走下去, 因為感覺人就是要追求進不而西恩潘的部落格也是一直在追求進步. 感謝很多人有給我很多很棒的建議, 也有很多人給我很直接的建議. 不管是什麼樣的建議西恩潘都會虛心學習希望可以更進步.

留言

  1. Hi Sean:
    寫的好啊!
    Trying to keep your blog alive, allow me to leave another stupid opinion...ha ha.

    製造業之所以能夠牽扯服務業,我想主要起源於售後服務吧。因為市場上競爭多了,錢少了,傳統工業的型式不得不再找出路,從生產買賣之外還要提供維修,最簡單的例子莫過於汽車工業了,養台車像養老婆一樣,一台車出門後還要保養定期檢查,這後面的加值市場對廠商是很可觀的收入,一台車賣出門後錢只能賺一次,如果能吸引客戶回門做保養這利潤就不只一次,如果保養的好使得顧客滿意,將來舊車換新車又是一筆生意。

    汽車工業是這樣,電器產業也是這樣,電子技術日新又新,這些廠商就不斷標榜升級加裝的服務,設定一些顧客服務中心,常常免費傳送新資訊誘使顧客回籠,有沒有發現,小的時候東西壞了拿回去修都要找專門電器修理行,廠商現在動腦筋到這個市場上,這種利潤與其拱手讓人不如自己包攬,現在賣你電器的時候還會附加賣你保證期,品質好的電器,這保證期就是白花花不用成本的鈔票入袋,品質不好的,這保固期還可以用來做口碑,服務的好讓客人滿意,客人回流的機率就會大大增加 (這道理不是所有的老板懂,所以還是有態度上的不同)。

    這樣想想就會發現,不需要微笑曲線,這樣可觀的市場將漸漸的(或許已經)被生產業者封閉,做到肥水不落外人田的地步,讓廠商笑的合不攏嘴了。哈哈。所以其實不算是製造業轉型,應該算是擴張吧。

    這題目有關小弟所學,所以小弟又囉嗦了。

    回覆刪除
  2. 寫的很好都會讓我不知道怎樣回你了。

    其實不只在這幾個產業裡面,每個製造產業都碰到了一模一樣的問題。轉型或是擴張都只是講法的一種,最重要的就是身為一個製造商如何去創造不一樣的服務來區分自己。

    微笑曲線的說法就是說如果一個製造商現在是最低部,比較能夠做的就是選擇一邊來拓展。經過多次研究跟觀察,現在的產業已經進入分工。越來越少公司可以做一條龍或是一把抓。可以看的出來最後每個產業必走的路還是下一個整合跟分割。

    今天提出來的想法就是說如果你現在是在一個製造業裡工作或是想要從事製造業,你不如好好的思考一下有什麼改變可以增加這公司的價值。也是一個不錯的訓練。

    回覆刪除
  3. 哈哈,我不是要回應文章內容,是要回應註!(因為blogger沒有留言板的服務)

    今天進來看的時候,忽然發現改版了(因為我之前在忙期末),其實還不賴耶,閱讀一樣很順利。而且增加了簡體的部份,看起來可以嘉惠不少兩岸的朋友囉!因為看到西恩潘大哥家上簡體,小弟不才也去加上了簡體服務,放的位置跟西恩大哥一樣,請見諒。

    另外我回應一下twitter的內容,最近台股不是沒有賺錢的機會,只是跌深大家會怕,反彈大家又追,就會造成被套牢。不過融資大減感覺應該有很多散戶很慘的樣子。台灣感覺股市在轉型~~

    回覆刪除
  4. 沒問題,你如果看到怎樣加上去的就加吧。西恩潘心眼沒有哪麼小的。

    如果你懂得怎樣去放空,相信台股有賺錢的機會。但是如果你要去做多,哪可能會有一點辛苦。這只是西恩潘最近體會到的。

    回覆刪除
  5. 你這篇要強調的應該是企業在Value Chain如何做加值吧?如果我沒誤解的話。

    因為很多描述都著重在"服務"這兩個字,似乎讓主題有點不清楚。

    台積電的例子其實很明顯,面對中蕊的競爭,它能夠提供什麼不一樣的附加價值給客戶?
    或許是高品質,或許是設計,也有可能是價格。

    回覆刪除
  6. 其實會寫這篇的原因是不管是在Value Chain或是所謂的Smile Curve上面,製造業不應該把自己當成只是一個製造產品的產業而是一個客戶導向的產業。

    需要針對期客戶來提供相關的產品才是重點。也許我在這篇寫的不是很明白,其實幫人製造也是一種服務如果大家好好的想一想。

    但是還是很感謝你的建議。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