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社交網站的價值



其實今天還是想要繼續寫有關中國企業的文章, 但是昨天一個新聞實在讓我不得不寫出來思考一下. 昨天下午微軟(Microsoft)已經花了2.4億美金買下1.6% Facebook的股份. 如果推算回去, 代表現在Facebook的市值最少已經有150億美金(4700億台幣). 到底150億美金有多少, 我相信很多人沒辦法想像. 如果用台灣的公司去比較, 已經比聯電跟大部分的製造業公司還要值錢. 但是用製造業跟網路公司相比不太適合了. 如果我用美國的網路公司, Facebook的市值只在Google(2200億美金), eBay(486億美金), Yahoo(411億美金)跟Amazon(368億美金)之後. 一間創業三年的社交網站公司的市值, 已經超越了所有其他的網路公司直追美國前四大. 如果你說這不是美國夢, 我不知道什麼才是.

一個好笑的地方就是, 微軟的執行長Steve Ballmer這個月才在歐洲說過Facebook只是一種流行, 而非長遠的. 他個人認為社交網站是長遠的, 但是Facebook是否會成為主流還需要觀察. 但是想不到過幾個禮拜就已經砸大錢買下一點點Facebook, 幹掉了其他像是Google跟Yahoo買家. 也許這就是一種商業策略吧. 在公開場合到處講這公司怎樣怎樣, 但是私底下已經在砸大錢準備買了. 我看微軟也是先買個保險, 以防到時候Facebook真的起來的話, 還有先投資到了. 不然到時候被Google買到一點才開始牙癢癢. 2.4億美金其實對於微軟, Google都不是太多, 可能只是零頭而已. 但是大家最怕的就是碰到Ebay/Skype的交易. 被人當成冤大頭或是凱子他爹買貴了12億美金以上, 那就難看了.

另外從很多地方讀了很多訊息, Techcrunch或是VentureBeat都著名了說Facebook從創業開始從創投拿了2.5億美金的創業資金. 簡單的倒算回來, 現在這個市值最少也有60倍回收. 現在這幾個創投應該睡覺也會偷笑吧. 才短短的三年可以創造這樣的價值, 應該打從一開始就沒想過吧. 如同我幾個禮拜前寫過, 我最近認真的研究一下Facebook到底魔力在哪裡. 為什麼很多人天天都在上Facebook玩東玩西. 老實說, 我看了半天, 還是搞不懂是為什麼. 是因為可以找到自己的朋友嗎, 還是因為可以跟大家分享一切. 就如同我的第一篇 "你今天上Facebook了嗎", 其實社交網站只是一種溝通的演變. 大家從過去的電郵, 換成即時通訊, 到部落格到現在的社交網站, 一直都是拉近大家跟自己的朋友/同事的距離.

但是拉近大家的距離, 真的有哪個價值, 150億美金的價值. 如同MySpace在三年前被Fox以5.8億美金買下. 以當時的會員已經超過1億人, 一個會員價值大概有USD5.8. 到兩年前Skype被交易的時候一個會員已經值USD60. 到昨天Facebook的市值已經代表一個會員已經有USD300的價值. 這就代表著, 如果你現在正在上Facebook. 天天用著Facebook, 你自己最少有USD300的價值. 正確的來說應該是你貼的照片, 你放的資料跟其他有的沒有的有哪麼多的價值. 這就代表著, 平台沒有賺錢的地方, 資料才是老大. 有哪個平台可以收集越多資料, 就越有價值.

其實這已經推翻了過去企業的思考模式, 網路業也許就是這樣. 很多地方你完全看不懂. 很多商業模式會讓人摸不著頭緒. 如果你好好的思考一下, Facebook到底有什麼地方可以賺錢. 如同我剛剛提到的, 電郵很久以前就是免費的服務, 即時通訊也是免費的, 部落格也是免費的, 社交網站也是免費的. 前面三個到現在只是一個更大的網路公司提供的一個服務. 社交網站有什麼價值可以讓自己自主. 就像我兩天前提到的QQ, 建立一個很大的資料庫極度重要. 但是如果沒有辦法把這個極有價值的用戶資料庫演變成一隻金雞母, 那也只是一個資料庫.

也許我要講的結論就是, 過去10年的網路公司發展史裡. 創投的思考模式就是拼命衝用戶數. 賺不賺錢是其次, 但是如果沒辦法衝用戶就是沒有賺頭. 但是在未來這樣的模式還可以繼續下去. 等到網路公司已經很平凡了. 這樣還可以繼續下去嗎. 網路公司是否應該要追求先打平獲利, 還是繼續的追求戶數. 這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思考. 也可能會是一個永遠的無解題. 也許要等到網路真正的成熟過後, 才會有所謂的答案吧. 直到網路真正成熟以前, 我們永遠都解答不出來.

註:
兩天前跟我的同學搭車回家的路上聊了一下. 畢竟現在大家快要畢業了所以總是離不開未來跟工作. 我跟這位兄弟講, 我自己是蠻希望找個城市慢慢的定下來. 然後看看未來是要怎樣做. 不排斥包含出差跟旅行的工作. 但是他跟我說, 我怎麼可以這樣想. 應該還需要有心理準備搬來搬去. 怎麼可以那麼年輕就想要定下來. 聽到這裡你可能也覺得他講的還蠻有道理的.

但是如果我好好的思考一下, 分析你就會發現為什麼我跟他會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 他已經30歲了, 結婚兩年多. 第二, 他一輩子都住在溫哥華, 10多歲從香港來後就不曾離開. 第三, 他過去的工作也沒辦法讓他到處去跑.

西恩潘, 又沒結婚, 一輩子又還沒住過同一個地方, 工作也跑來跑去. 看法自然而然會不同. 想法也不同.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自己的想法. 這絕對沒有對錯. 不管人生是怎樣去走, 只要自己在50歲回頭看的時候不要後悔就好. 但是感覺真的很有趣. 正當他在跟我講不應該定下來要到處流動, 我突然閃過如果過去10年我都待在溫哥華, 我現在會怎樣. 應該是跟現在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吧. 但是也許我沒離開溫哥華的話, 西恩潘就不會是現在的西恩潘了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