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幾個月裡面, 在北美最被討論的衣服品牌莫非就是八年前在溫哥華起家的Lululemon. 也許是因為最進公司上市, 而且廣泛被投資. 所以幾乎常常在商業篇幅看到這間公司的新聞. 西恩潘也因為在溫哥華的原因, 所以有榮幸在去年九月有機會跟Lululemon的創辦人Chip Wilson交談到也參觀到他們的公司. 但是今天我不是要寫有關Lululemon, 而是溫哥華的另外一個品牌, Aritzia. 這個品牌相信很多90年代在溫哥華長大的女孩都認識這個品牌.
 西恩潘會有機會接觸到這個品牌是因為在90年代在溫哥華發現很多女性都很喜歡這個品牌, 然後在昨天晚上教授請了Aritzia的創辦人兼執行長Brian Hills來跟我們講說家族企業的問題. 才慢慢發現其實這個品牌已經在溫哥華很久了, 只是沒有像Lululemon那樣在短時間已爆發性的成長來爭取市場. 所以為什麼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品牌. 不同的是, Artizia在1984創業的時候純粹是以女用服裝零售店起家, 靠的就是良好的服務加上不同選擇的服裝. 走出了自己的路. 其目標市場就是走16~35歲的女性消費者.
西恩潘會有機會接觸到這個品牌是因為在90年代在溫哥華發現很多女性都很喜歡這個品牌, 然後在昨天晚上教授請了Aritzia的創辦人兼執行長Brian Hills來跟我們講說家族企業的問題. 才慢慢發現其實這個品牌已經在溫哥華很久了, 只是沒有像Lululemon那樣在短時間已爆發性的成長來爭取市場. 所以為什麼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品牌. 不同的是, Artizia在1984創業的時候純粹是以女用服裝零售店起家, 靠的就是良好的服務加上不同選擇的服裝. 走出了自己的路. 其目標市場就是走16~35歲的女性消費者.
但是一個創業哪麼久的品牌, 為什麼一直到哪麼久在加拿大還只有22間店. 而且完全沒有進入到美國市場. 而其他的品牌像在還沒被Ralph Lauren 併購前的 Club Monaco, 在多倫多起家, 都已經可以開到70間店. 其原因Brian已提出他自己的爸爸掌權而且算是保守, 所以覺得只要在溫哥華賺的好好的為什麼要走全國或是整個北美的市場. 一直到1995年Brian決定想要分家Aritzia才開始走出溫哥華踏入卡加利跟多倫多. Brian自己提到, 早知道當時做的哪麼成功就應該更早踏入全國市場. 我個人認為搞不好就是這頭10年讓Brian在溫哥華這個市場練了一身很好的零售功夫. 所以一直到現在還可以維持很高的平均銷售額.
如果有人了解零售業的話, 就知道這個行業的計算效率的方法就是一平方呎可以有多少營業額. 以Aritzia自己提供的數字來講, 這個品牌可以做到$2000/平方呎. 已經算是全北美第一的服裝品牌的效率. Lululemon大概有$1500/呎. 如果以最大的品牌Gap的話大概有$400/呎. 我相信能夠做到這樣的營業額也是Artizia這個品牌的Know-how之一吧. 也就是為什麼在這麼競爭的行業裡面, 它還可以生存.
如果以最近幾年加拿大衣服品牌的發展來講, Club Monaco一定算是成功的品牌首選. 但是在其創辦人, Joseph Mimram在1999年以5300萬美金賣給Ralph Lauren. 算是加拿大的大新聞. 也許在哪個時候, Club Monaco發展已經進入成熟起而且私募基金也不發達, 所以只好以賣給更大的品牌為期生存之道. 但是到了2005年, 私募基金已經在北美成熟了, Lululemon的創辦人在2005年賣掉48%的股份賣給Advent International的時候已經賣了1.05億元了. 才那短短的幾年內, 成衣品牌已經變的哪麼值錢了. 但是意想不到的就是, 想不到Artizia在同一年也賣了一半給位在波士頓的Berkshire Partners. 我相信Aritzia也拿到了不錯的價格.
 我想要提的就是, 如果你看到今年Lululemon正式在紐約跟多倫多上市的情況來說, 市值在今天收盤已經超過了25億美金. 代表就是其實衣服品牌在北美還是有創業機會. 重點的就是如何打中消費者的甜蜜點. 當你已經搶到自己的利基市場, 不管是什麼產業都有機會. 現在我相信Artizia看到Lululemon這樣的表現一定也蠢蠢欲動. 因為在這兩個禮拜Artizia正式在聖荷西跟西雅圖開啟自己在美國的第一跟第二間店. 雖然兩個品牌走的路線截然不同, 但是都是從溫哥華這個在北美中型城市也是蠻難能可貴的.
我想要提的就是, 如果你看到今年Lululemon正式在紐約跟多倫多上市的情況來說, 市值在今天收盤已經超過了25億美金. 代表就是其實衣服品牌在北美還是有創業機會. 重點的就是如何打中消費者的甜蜜點. 當你已經搶到自己的利基市場, 不管是什麼產業都有機會. 現在我相信Artizia看到Lululemon這樣的表現一定也蠢蠢欲動. 因為在這兩個禮拜Artizia正式在聖荷西跟西雅圖開啟自己在美國的第一跟第二間店. 雖然兩個品牌走的路線截然不同, 但是都是從溫哥華這個在北美中型城市也是蠻難能可貴的.
如果Artizia想要在北美成功的打入這個市場的話, 有兩個品牌的策略我感覺是過去幾年在北美算是很成功的案例.
 1. Under Armour 市值: 23億美金
 1. Under Armour 市值: 23億美金
以美式足球的衣服進入了北美運動服飾的市場. 在短短的幾年內成功的搶下了部分的美式足球跟其他運動服飾. 在Nike跟Addida兩個強勢品牌的夾擊下, 還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市場. 算是一個蠻難能可貴的行銷故事.
2. Lululemon 市值: 25億美金
在短短的八年內從溫哥華以瑜珈服飾起家. 創造繼Club Monaco品牌的成功下的另外一個加拿大服飾品牌. 單單靠著瑜珈市場的發起, 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成長. 到底是品牌行銷成功, 還是衣服設計特殊, 往後應該會是商學院討論的案例.
我個人感覺Artizia現在應該還沒有準備上市的打算, 私募基金會讓這個公司在北美充分擴張後在看看要怎樣處裡. 但是我想3年後應該還是會上市, 畢竟這些私募基金為的是賺錢而不是投資衣服品牌. 對於Brian來說, 他自己個人最大的挑戰將是怎樣說服美國的消費者來採購Artizia的衣服. 跟過去Club Monaco, 中低價位的休閒服飾, Lululemon, Yoga專業服裝, Artizia走的高價位路線將會跟美國很多品牌正面衝突. 除非帶入不一樣的風格, 或是截然不同的消費服務, 不然對於Artizia在美國的發展一定會跟其他兩個加拿大品牌不同. 成功與否還是需要Brian跟其Aritzia的團隊去研究自己的路線.
註:
今天中午又跑去列志文吃飲茶, 吃的還算飽. 因為知道上禮拜五吃太飽了, 所以今天特別控制一下吃的剛剛好就好. 其實我今天去的哪一家還算是不錯吃. 因為味道還算是很特別而且又蠻乾淨的. 因為我沒有照相也沒有拿名片所以還是不要在這裡幫人家打廣告. 很開心就是我的同學介紹新朋友給我認識. 改天大家台北再一起出來囉. 我不是說說而已喔, 真的要約一下大家出來. 不然好像我猛開空頭支票一樣.
其實今天是西恩潘MBA生涯中的最後一堂課, 老實說感觸還蠻深的. 不是說會捨不得, 而是過了今天又要開始回到現實生活了. 不能在活在教室或是大學裡面, 而是要回歸到原本的生活了. 想一想還有兩個禮拜就要回台灣了, 算起來還真快. 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不知道大家在台灣過的如何.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努力. 到了一個年紀總不能還像小孩子一樣天天的漫無目的的晃來晃去. 不管你是誰都要為自己而負責.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想要寫, 但是我想還是改天再分享吧. 最近迷上到YouTube看周杰倫的MV. 老實說拍的還有意思的. 所以才沒事跑去看東看西. 今天再來看一個MV吧.
 西恩潘會有機會接觸到這個品牌是因為在90年代在溫哥華發現很多女性都很喜歡這個品牌, 然後在昨天晚上教授請了Aritzia的創辦人兼執行長Brian Hills來跟我們講說家族企業的問題. 才慢慢發現其實這個品牌已經在溫哥華很久了, 只是沒有像Lululemon那樣在短時間已爆發性的成長來爭取市場. 所以為什麼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品牌. 不同的是, Artizia在1984創業的時候純粹是以女用服裝零售店起家, 靠的就是良好的服務加上不同選擇的服裝. 走出了自己的路. 其目標市場就是走16~35歲的女性消費者.
西恩潘會有機會接觸到這個品牌是因為在90年代在溫哥華發現很多女性都很喜歡這個品牌, 然後在昨天晚上教授請了Aritzia的創辦人兼執行長Brian Hills來跟我們講說家族企業的問題. 才慢慢發現其實這個品牌已經在溫哥華很久了, 只是沒有像Lululemon那樣在短時間已爆發性的成長來爭取市場. 所以為什麼也許很多人都沒有聽過這個品牌. 不同的是, Artizia在1984創業的時候純粹是以女用服裝零售店起家, 靠的就是良好的服務加上不同選擇的服裝. 走出了自己的路. 其目標市場就是走16~35歲的女性消費者.但是一個創業哪麼久的品牌, 為什麼一直到哪麼久在加拿大還只有22間店. 而且完全沒有進入到美國市場. 而其他的品牌像在還沒被Ralph Lauren 併購前的 Club Monaco, 在多倫多起家, 都已經可以開到70間店. 其原因Brian已提出他自己的爸爸掌權而且算是保守, 所以覺得只要在溫哥華賺的好好的為什麼要走全國或是整個北美的市場. 一直到1995年Brian決定想要分家Aritzia才開始走出溫哥華踏入卡加利跟多倫多. Brian自己提到, 早知道當時做的哪麼成功就應該更早踏入全國市場. 我個人認為搞不好就是這頭10年讓Brian在溫哥華這個市場練了一身很好的零售功夫. 所以一直到現在還可以維持很高的平均銷售額.
如果有人了解零售業的話, 就知道這個行業的計算效率的方法就是一平方呎可以有多少營業額. 以Aritzia自己提供的數字來講, 這個品牌可以做到$2000/平方呎. 已經算是全北美第一的服裝品牌的效率. Lululemon大概有$1500/呎. 如果以最大的品牌Gap的話大概有$400/呎. 我相信能夠做到這樣的營業額也是Artizia這個品牌的Know-how之一吧. 也就是為什麼在這麼競爭的行業裡面, 它還可以生存.
如果以最近幾年加拿大衣服品牌的發展來講, Club Monaco一定算是成功的品牌首選. 但是在其創辦人, Joseph Mimram在1999年以5300萬美金賣給Ralph Lauren. 算是加拿大的大新聞. 也許在哪個時候, Club Monaco發展已經進入成熟起而且私募基金也不發達, 所以只好以賣給更大的品牌為期生存之道. 但是到了2005年, 私募基金已經在北美成熟了, Lululemon的創辦人在2005年賣掉48%的股份賣給Advent International的時候已經賣了1.05億元了. 才那短短的幾年內, 成衣品牌已經變的哪麼值錢了. 但是意想不到的就是, 想不到Artizia在同一年也賣了一半給位在波士頓的Berkshire Partners. 我相信Aritzia也拿到了不錯的價格.
 我想要提的就是, 如果你看到今年Lululemon正式在紐約跟多倫多上市的情況來說, 市值在今天收盤已經超過了25億美金. 代表就是其實衣服品牌在北美還是有創業機會. 重點的就是如何打中消費者的甜蜜點. 當你已經搶到自己的利基市場, 不管是什麼產業都有機會. 現在我相信Artizia看到Lululemon這樣的表現一定也蠢蠢欲動. 因為在這兩個禮拜Artizia正式在聖荷西跟西雅圖開啟自己在美國的第一跟第二間店. 雖然兩個品牌走的路線截然不同, 但是都是從溫哥華這個在北美中型城市也是蠻難能可貴的.
我想要提的就是, 如果你看到今年Lululemon正式在紐約跟多倫多上市的情況來說, 市值在今天收盤已經超過了25億美金. 代表就是其實衣服品牌在北美還是有創業機會. 重點的就是如何打中消費者的甜蜜點. 當你已經搶到自己的利基市場, 不管是什麼產業都有機會. 現在我相信Artizia看到Lululemon這樣的表現一定也蠢蠢欲動. 因為在這兩個禮拜Artizia正式在聖荷西跟西雅圖開啟自己在美國的第一跟第二間店. 雖然兩個品牌走的路線截然不同, 但是都是從溫哥華這個在北美中型城市也是蠻難能可貴的.如果Artizia想要在北美成功的打入這個市場的話, 有兩個品牌的策略我感覺是過去幾年在北美算是很成功的案例.
 1. Under Armour 市值: 23億美金
 1. Under Armour 市值: 23億美金以美式足球的衣服進入了北美運動服飾的市場. 在短短的幾年內成功的搶下了部分的美式足球跟其他運動服飾. 在Nike跟Addida兩個強勢品牌的夾擊下, 還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市場. 算是一個蠻難能可貴的行銷故事.
2. Lululemon 市值: 25億美金
在短短的八年內從溫哥華以瑜珈服飾起家. 創造繼Club Monaco品牌的成功下的另外一個加拿大服飾品牌. 單單靠著瑜珈市場的發起, 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成長. 到底是品牌行銷成功, 還是衣服設計特殊, 往後應該會是商學院討論的案例.
我個人感覺Artizia現在應該還沒有準備上市的打算, 私募基金會讓這個公司在北美充分擴張後在看看要怎樣處裡. 但是我想3年後應該還是會上市, 畢竟這些私募基金為的是賺錢而不是投資衣服品牌. 對於Brian來說, 他自己個人最大的挑戰將是怎樣說服美國的消費者來採購Artizia的衣服. 跟過去Club Monaco, 中低價位的休閒服飾, Lululemon, Yoga專業服裝, Artizia走的高價位路線將會跟美國很多品牌正面衝突. 除非帶入不一樣的風格, 或是截然不同的消費服務, 不然對於Artizia在美國的發展一定會跟其他兩個加拿大品牌不同. 成功與否還是需要Brian跟其Aritzia的團隊去研究自己的路線.
註:
今天中午又跑去列志文吃飲茶, 吃的還算飽. 因為知道上禮拜五吃太飽了, 所以今天特別控制一下吃的剛剛好就好. 其實我今天去的哪一家還算是不錯吃. 因為味道還算是很特別而且又蠻乾淨的. 因為我沒有照相也沒有拿名片所以還是不要在這裡幫人家打廣告. 很開心就是我的同學介紹新朋友給我認識. 改天大家台北再一起出來囉. 我不是說說而已喔, 真的要約一下大家出來. 不然好像我猛開空頭支票一樣.
其實今天是西恩潘MBA生涯中的最後一堂課, 老實說感觸還蠻深的. 不是說會捨不得, 而是過了今天又要開始回到現實生活了. 不能在活在教室或是大學裡面, 而是要回歸到原本的生活了. 想一想還有兩個禮拜就要回台灣了, 算起來還真快. 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不知道大家在台灣過的如何.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過, 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努力. 到了一個年紀總不能還像小孩子一樣天天的漫無目的的晃來晃去. 不管你是誰都要為自己而負責.
其實還有很多東西想要寫, 但是我想還是改天再分享吧. 最近迷上到YouTube看周杰倫的MV. 老實說拍的還有意思的. 所以才沒事跑去看東看西. 今天再來看一個MV吧.
是啊,好快哦,西恩,你要回台湾哦.
回覆刪除不过回去也要努力的写部落格哦.
加油
凱蘿妹, 只是回台灣看一看囉. 大概一月的時候還會回來. 沒有一去不回啦.
回覆刪除部落格還是會繼續認真寫的.
謝謝妳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