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2008年來談三通, 現在已經不能說該不該開放了. 該談的應該是哪時候開放, 該怎樣開放. 政府應該要有一個實際的時間表來讓人民知道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可能. 如果有認真注意西恩潘今天的標題就知道, 「兩岸三通, 台灣經濟的救命仙丹?」, 很多人再過去都認為三通是解救台灣經濟現在的強心針. 但是在西恩潘過去幾年來回穿梭台灣, 中國跟北美, 今天要給大家一個不一樣的看法跟觀點. 到底對於兩岸三通這樣的一個政策, 真的如同經濟學家說的可以為台灣帶來更多的好處, 或是壞處, 還是根本已經沒有太多的影響了. 是因為台灣已經錯過了哪個開放的時間點, 還是現在開放還來的及.
因為西恩潘的部落格是以商業為主, 所以這個政策會以商業為分析主項. 先從通商開始, 現在台灣政府的政策是以每個公司不能投資在中國大陸超過自己資本額的40%為上限.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 其實台灣不知道已經有多少個大中小企業都已經超過這個額度了. 不管是從第三地進去中國, 或是早期進入中國的台商來說, 其實這個政策能夠封鎖住的可能是一些產業未開放的上市公司. 對於大部分的台商來說, 這個政策現在對於台灣最大的傷害就是大部分的廠商在中國投資有成也不會把資金匯回台灣. 而這個矛盾的政策會使台商繼續在國外找不一樣的投資標而資金不會回台灣.
當然啦, 很多反對兩岸三通的經濟學家高度反對開放因為覺得會使台灣人失去工作. 但是大家沒有認真注意到的地方就是, 在台灣絕大部分的製造廠商現在的出貨都是台灣接單中國出貨. 造成看起來台灣企業每個都創營業額新高, 但是發現台灣人民個個都感覺不到生活或是薪水有變高. 這個原因就是製造業在台灣這個薪資過高的地方已經生存不下去了, 不管是傳產或是所謂的高科技, 生產業最重要的就是低工資. 雖然中國大陸的工資也是節節升高, 但是相對來講台灣的薪水還是過高. 西恩潘在去年一個場合裡面碰到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談到, 為什麼他對於日本跟台灣經濟成長評價最低.
「台灣經濟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在於, 政治面跟兩岸三通.」他肯定的對我說.「如果台灣政局可以穩定下來而且開放兩岸三通, 那台灣的GDP成長率應該可以兩翻.」
對於世界銀行分析來說, 台灣的真正GDP成長率是沒有主計處哪麼樂觀. 主計處的2007年超越5%的GDP成長率來講, 包含了太多上一段我解釋的三角貿易的出貨方式. 導致人民會感覺不到經濟成長速度有哪麼迅速. 如果有人閱讀12月份的天下雜誌已經有提到, 台灣出口額已經超過一半是從大陸出貨的. 代表著雖然大家看到每次大喊出口經濟已經創下新高, 但是絕大部分可能都是從中國哪出貨, 只是由台灣這裡做文件而已. 世界銀行對於台灣的內部分析可能不超過3~4%的成長率. 跟其他的亞洲三小龍相比, 其實已經算是遜色. (IMF2008預估, 新加坡 5.8%, 香港 4.7%跟南韓 4.6%)
寫到這裡, 西恩潘今天寫的大家可能已經在報紙跟雜誌上聽過了. 西恩潘現在也給大家自己對兩岸三通政策的好跟壞(Pros and Cons)是在哪裡來好好的分析一下.
如果開放了三通, 台灣會如同亞洲或是北美跟歐洲的國家一樣已經中國的觀光客. 當一個經濟體發展成熟了時候, 無煙囪的觀光業可以順利的提升國家的GDP. 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已經選擇這樣做了, 開放中國觀光客, 那為什麼台灣還不速速開放呢? 只要有好的管理方法, 相信還是可以把這一塊做好的.
兩岸直航可以讓外國人繼續把台灣當成一個亞洲的中途點. 幾乎現在很多北美或是歐洲的商人來亞洲一定會到中國, 但是對於台灣沒跟中國有相通的飛機會讓這些商人造成很大的困擾. 如果說廣州, 上海, 北京跟台北有互連班機的話, 相信會加速台灣利用中國這個市場.
相反的來說, 如果兩岸三通的話, 會造成台灣的某些產業強迫升級. 因為在高度開放的市場下, 會造成市場競爭. 例如當NAFTA*剛開始的時候也造成很大的爭議, 但是在美國, 加拿大跟墨西哥的適應期過後, 各國還是找到自我的競爭優勢. 所以如果開放雙方經貿, 台灣的影響一定比較大, 這是好還是壞就是見仁見智了.
其實還有很多的好與壞, 西恩潘就不會在這裡一一的寫出來. 但是西恩潘今天希望提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 當西恩潘走遍全世界每一國的人都希望跟中國做生意的時候, 台灣, 這個跟中國僅差一個台灣海峽的地方, 還可以對中國這個市場置之不理嗎. 今天西恩潘要寫出的不是說兩岸三通一定是台灣現在經濟的仙丹, 但是不得不否認的就是這會是解答之一. 對於每個台灣人來說這項政策都是無法避免的. 至於未來會如何執行, 相信政府跟大眾都需要好好的思考.
*NAFTA -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對於北美三國來講這個在1994年開始的協定使得北美成為一個自由關稅的版圖. 雖然說沒有使用共同貨幣, 但是使得物流, 人流跟錢流都更加的密切. 也真正的開放了一個大北美貿易區.
(照片來源: 台灣商會網, 中華航空蘭花班機)
註:
自從上個禮拜的搶救之後, 真的很感謝各位讀者的幫忙. (西恩潘瞎喊的...). 很感謝大家的支持, 西恩潘才可以繼續寫下去. 至於西恩潘為什麼有哪麼多東西可以寫, 我也想不出來. 連潘爸跟潘媽都感覺到好奇, 從來不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哪麼多東西在腦袋裡. (還以為自己的兒子腦袋空空什麼都不知道.)
「感謝各位鄉親父老的支持, 西恩潘希望大家可以繼續捧場下去. 對於一個業餘的觀察/作家來說, 來捧場閱讀就是最大的精神支持.」
這次因為玲姑姑特別從LA回來過年所以潘爸決定昨天晚上帶大家去聚餐, 西恩潘跟潘媽想了半天最後決定去位於台北喜來登二樓的桃山餐廳. 廢話還是少說來看照片吧,
這真的是很容易筆戰的題目:)非討戰喔。
回覆刪除個人小小看法是三通通不通都無所謂了。
1)老外才不會停留在台灣這小地方呢,直飛上海北京多便宜阿,而且要做到這個,還得跟韓國、香港、新加坡、曼谷等各地競爭呢。
2)如果西恩兄有機會作一下統聯,椅背廣告有很多都是今天台灣寄貨明天東莞收件。
3)不太認為對中國觀光客解禁能帶來多少幫助,一時的提振可能有吧,但台灣觀光產業競爭力實在弱,跟更便宜的東南亞比都差多了...,長期而言實在不看好。
4)好像沒人在講通匯?我到覺得這比三通影響更大。
5)台灣產業結構集中在製造業,不管通不通,先天上面對中國以低成本勞力崛起就很難抗拒或利用,而且要轉型也受限於過去加工製造模式長期無法掌握關鍵技術;總之我覺得三通之後可能有部分企業得益吧,但長期而言台灣GDP大概會一直跟中國平均,他成長你停滯。
其實西恩潘寫這一篇也真的不想要引起筆戰. 所以如果想要開筆打戰的朋友, 請到別的部落格發洩. 因為西恩潘寫的是有關商業而非政治.
回覆刪除至於三通只剩下人/貨物沒有直接流通, 其他都應該通了吧. 不管怎樣這是否還有幫助, 至少算是一種精神指標吧. 特別是直航, 真的很想要哪種早上從松山機場起飛, 中午已經在上海吃中餐的哪種感覺. 不知道哪年哪月可以辦到, 但是相信對台灣一定有正面的幫助.
當然到最後是台灣自己要不要通, 因為中國已經沒差了. 台灣該到中國的都已經到中國了, 剩下來的對岸也不計較了.
希望大家以商業的角度來看這個政策而非是用政治面來去思考.
「但是因為我去幫大舅觀察一下他最新的項目」多嘴一下,項目這個說法好像是在對岸比較常用,在台灣是說專案或計畫,不過沒啥大礙,只是習慣用法不同。
回覆刪除另外因為高鐵桃園站離台北太近了,所以在這邊搭乘到台北的人不多。雖然高鐵剛開通時,有很多安全疑慮的傳言出現,但個人自從高鐵開始營運後,每次台北、台中往返是一定搭高鐵,又快又舒適,根本不會想回頭去搭客運了。
哈哈哈, 你的眼睛好利啊. 因為最近幾年比較常跟對岸還有北美的團隊合作, 所以中文都比較常用對岸的術語.
回覆刪除坐了一次高鐵真的有感動到. 很久沒有在台灣被基礎建設感動到, 上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應該是開過雪山隧道的時候吧. 那也是一種感動.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跟進美國總統大選? 共和黨裡出了一位讓小弟大為傾倒的人物,Ron Paul,辯才無礙又正直的後選人,他的政見裡充滿了反戰與「保守」的自由市場理念,他的理念認為政府對市場的控制應該降到最低(Neutral 甚至不存在),讓市場的自由競爭去製造平衡,認為如果沒有徵稅,沒有企業稅差的鼓勵,也不提供社會福利,市場自然會形成供需平等,他大言將廢除稅務制度與稅務局,調查局與中情局,他認為社會福利,與企業稅差,或是生降息(interest rate)等只是治標不治本,美國經濟會到無法控制的衰退,我想讀過經濟的各位都聽過這個理論吧,其實他的理念是基於美國憲法的共和與自由主義,而這個觀念早在18世紀時就被Adam Smith提出,所以他強調自己是真正的共和黨,真正的保守派。可惜(也幸好)這樣的政見還得不到共和黨裡三分之一的支持(因為他其中一個政見是要美國從全世界退兵,棄守中東和亞洲,與仇國友好)。
回覆刪除囉嗦的這麼多講回三通,我也認為與其政府不斷以意識形態的保護市場,使的產業失去競爭力,不如放手讓市場自由發展,讓台灣的產業自己進化不被淘汰,我相信每一個地區產業都有優缺點,如果任其發展應該會自然的形成一定的優勢保持兩岸經濟的平衡,各位想想現今政府這樣的封鎖能夠維持多久?等到維持不了時那種崩潰的程度以台灣現在的經濟能力豈能抵擋?這當然不是以政治而言是與Sean一樣以現實而觀,我認為世界人民應該已經可以進步到超國見,要認知政府不代表國家,(國家不等於政府) 是代表自己,而21世紀後政府的角色應該縮小讓人民自己發展。
其實從單純的經濟面的角度來講,這永遠是很矛盾的。不知道大家對於經濟學有沒有研究。現代經濟學來說一直以來就是有所謂的保守派跟開放派。從一開始的Adam Smith到後來的John Keynes其實經濟學裡面到現在還是沒有一個完整成功的模型可以完全治國。
回覆刪除但是可以看的出來就是三通是一定要的,只是以哪一種方式哪樣的開放,階段性的方法應該是可以被接受的。最大的問題就是現在政府進入了高度被動的狀態導致企業只好靠自己的方式來做適度的開放,不管是偷跑或是轉投資,如果說全世界最大的市場之一就在隔壁,每個國家都會想要分一杯羹更何況是台灣。
西恩潘就是想要用最現實的角度來看這樣的一個政策。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意見不如跟大家分享一下。
哈哈,說的也是,這些理論都是不愁人間煙火的哲學家想出來的,是真的沒有一個是完美的所以這些哲學家才會互相辯論,我的看法與你一致,全世界最大的肥羊就在隔壁,為什麼台灣竟袖手旁觀? (也忽然讓我想起,我傻傻的在加拿大作上班族幹什麼?)
回覆刪除相信這些所謂的經濟學家一定有某方面是對的,但是在執行上總是不那麼簡單。
回覆刪除Garry兄快不要這麼說,加拿大在某方面也可以逮到中國的市場。這又是西恩潘下次可以寫的主題。
兩岸開放的政策重點有兩個:一、在台灣可以賺到多少的大陸人的錢;二、在大陸我們可以賺到多少大陸人和台灣人的錢。
回覆刪除第一個其實我覺得還是有限,畢竟我們台灣目前還沒有很好的觀光配套措施,只想著三通之後人就可以自由來去所以我們會有很多觀光客,還是有點太過於理想化的一種說法。台灣目前觀光產業在政府長期忽視之下,其實沒有算發展的很好,近年來就已經倒了很多旅行社了,可見台灣對內跟對外的觀光都需要一套完整的改革。
第二個我覺得才是重點,我個人對金融產業比較有興趣,我想這兩個星期兩岸政策大利多,金融股也把股價反應出來。其實我覺得在討論兩岸經濟議題的時候,大家都只討論到第一個層面,忘記討論到了這一個層面,大陸有多少台灣人,現在這些錢台灣人沒有辦法賺,所以只好給大陸人賺。除了大陸人的錢沒有賺到,連自己台灣人的錢都已經外流出去,FDI出去一次之後就轉成本地化(localization)的投資了,這樣才是真的損失之部分。
三通或許不是救命仙丹,但是實際上具備有一定的成效,畢竟我們現在忽略了十幾億的市場,就算真的開放了,能不能夠追的回來還是個問題,雖然我們具有語言上的優勢(雖然用詞有所不同)。
另外,近年來Keynes被Miltion Friedman狂砍,經濟政策近年也大部分都轉向新古典(neo-classical)學派部分的自由市場,我覺得可能需要再遇到一個經濟危機才會有個天才繼續發明理論,不過我想很難吧!政府的經濟角色始終是個難題。
KuenWei寫的很好,至於觀光產業的配套。相信等到開放會絕對會有某種的不適應期,但是長遠的來說應該可以做的很好。
回覆刪除至於金融產業我相信這算是滿需要的,現在台商在中國沒辦法融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如果不到對岸去做這筆生意,大家的利益都會受損。
至於經濟學哪一派是最好,西恩潘想信每派都有各自支持的人所以我在這裡也不會說我認為哪派比較好。因為相信這會是一個永遠的不解題。
從留言數看起來,這個話題似乎比較熱門。
回覆刪除剛好在上學期修International business,term paper我選擇的題目是探討political risks對台灣的衝擊。我的結論是台灣,在文化、語言、地理位置和大陸如此接近,卻沒有善加利用,對於台灣企業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我想,三通一直是企業所期盼的政策。但是帶出來的影響卻是有正面和負面。
對於體質不好的公司來說,即使全面開放到陸投資,不代表它能比在台灣經營的好。但是於體質好的公司,也許可籍此降低成本,增加競爭力。
同樣的道理,大陸的企業有可能來到台灣競爭。往好的方面看,台灣可以獲得投資。但如果政策是直接開放,沒有配套措施,是否每個企業都能在低價競爭下生存?
我們都知道適者生存,能競爭的企業才是好的企業。但是對於需要選票的政治人物而言,在操作這個議題便是綁手綁腳。
延伸三通,如何利用台灣本身的特長和優勢,結合大陸能提供人力和市場,讓更多的台灣企業在世界的舞台上有更好的競爭力,應該是未來可以探討的。
經濟學本身是利用數學來建立模型,但在現實世界中,變數太多,每個都有可能互相影響。要發展一個完美的模型,可能很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