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一早起床就看到IBM準備把加拿大的Cognos, 專門負責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的軟體公司買下來. 整個公司的售價為50億美金. 其實我不應該感到吃驚, 因為自從德國SAP花了68億美金在10月把Business Objects吃下後, 美國Oracle公開想要收購BEA, 我想剩下的競爭對手應該也要開始準備被買了. 結果才一個月後馬上就發佈IBM要吃下這間也是專門研發商業智慧的軟體公司. 但是我今天想要寫的不是有關軟體產業, 也不是要寫有關IBM或是SAP更不是有關Oracle. 而我看到這篇新聞想到的反而就是, 每個產業似乎到發展到了一個階段, 就需要產生整合. 但是每個行業經過高度整合之後, 又因為不夠有效率, 所以要進入重新產業結構整理.
如果好好的想一想, 每個公司的起步都是因為某個產品. 當一間公司把某個產品做到最好, 就變成哪個產業或是行業的領導廠商. 但是就是因為專注, 所以才會讓這間公司保持在這樣的地位. 到了一個階段, 因為這間公司的成長或是因為需要跟競爭對手保持距離, 而開始了整合. 這樣的發展可以在每一個行業裡看到.

但是如果你現在看時代華納, 過去5年來股價完全沒有成長. 對於這間公司大家也聽到太多新聞, 除了現在後悔當時跟AOL合併以外, 感覺這間公司所有的業務都沒有多少成長的價值. 也導致現在幾乎每個月都有分析師說要把這間公司拆散. 變成有電影公司, 雜誌公司, 有線電視公司跟網路公司. 也許分散的管理會比一隻大怪獸還要有價值. 所以今年年底等到現任執行長Richard Parsons下台後, 看看新上來的執行長Jeffery Bewkes敢不敢把整個集團分散.
這樣的例子不只在這裡, 還有像是微軟一樣. 很多分析師也是說出一樣的問題. 從創業一開始, 微軟靠著自己的視窗平台跟文書處裡軟體吃天下. 現在爲了要保持自己的地位, 或是因為谷歌來的又凶又猛, 所以開始做一堆不需要或是不明智的併購. 這種產業整合也是為了保持自己領先的地位. 但是這樣的整合, 反而跟微軟一開始創業的出發點已經完全分離了. 已經不是哪個專門研發新作業系統或是文書處裡的公司(我想應該也從來沒人感覺微軟是自己研發, 倒是到處抄襲別人的系統). 導致很多分析師或是產業專家感覺微軟應該需要拆散這間公司, 變成幾間小的公司才可以讓每間公司專注在自己拿手的產業.

也許我今天要提的就是我突然想出的樂高理論, 慢慢發現北美公司的做法就是, 把自己公司當成樂高積木的主體. 在一開始的時候, 也許我只有幾塊樂高, 但是隨著時間跟產業的成熟, 趕快跟外頭的去搶新的樂高積木來組合. 只要組合成功, 自己就會在這次的產業革命生存下來, 如果没成功就會被人解體. 但是成功也不用高興太久, 因為你的新樂高積木也會隨著時間也開是慢慢的沒有價值. 所以又需要重新把自己組合一次, 先把舊的積木賣人, 然後再去買新積木. 每個公司的執行長在產業成熟後需要做的就是, 如何去找別人積木來讓自己的積木更有價值. 或是讓自己這塊積木去組在別人的積木上. 每個產業就是這樣的遊戲下而生存著. 不管你的產業是幾百億美金或是幾百萬美金, 這個遊戲規則都不會變.
我這個積木理論已經在每個產業上都派的上用場. 如果你看看現在最熱網路業, 每個成熟的俗稱Web 1.0的公司都在追求整合, 不管是Google, Yahoo, Amazon或是Ebay. 每個人都了解現在這個產業需要的高度整合, 過去哪個專注在自己的哪一塊已經不行了. 所以每個公司現在似乎都在跟對手競爭. 我相信再過不久, 俗稱的Web 2.0公司也會碰到一模一樣的產業整合. 這樣子的產業整合已經從20世紀初的石油產業, 到現在的高科技, 都沒辦法避免.
最後我要講的就是, 大家工作的時候注意一下, 不管你在所謂的高科技產業或是金融產業或是一般傳產, 這樣的商業道理是永遠不會變的. 商業就是商業, 產業整合也只是每個公司的必經之路.
註:
現在金融市場真的是越來越刺激了. 剛剛才聽到加拿大皇家銀行準備打掉3.6億美金的資產因為投資在美國次級房貸市場上面. 我知道, 3.6億美金跟其他美國的投資銀行或是商業銀行聽起來真的是小角色. 但是慢慢的可以看到現在不只美國的銀行或是世界上有名的銀行受傷, 連加拿大的銀行都開始受傷了. 代表其實問題可能比想像的還要嚴重. 但是也跟我今天寫的主題很有關聯, 也許又是再度一次產業整合跟拆散的時候了, 在過去10年金融產業高度整合. 幾乎每間銀行什麼業務都有在包. 經過這次的受傷, 某些公司可能需要了解自己應該專注在哪個特別的業務.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我的同學突然通知我叫我在Flickr跟其他的照片網站小心張貼自己的照片. 因為最近很多公司會特別的去這些比較熱門的網站尋找應徵的人的照片來了解這些人的私生活. 天啊, 現在的網路真的讓自己發現私生活就這樣公開的給所有的人看. 自己知道給朋友知道沒什麼大不了的, 因為想說也沒犯錯. 但是如果自己的老闆看到奇奇怪怪的照片哪還真的滿怪的. 我的同學已經叫我把一些照片慢慢的拿下了. 害我剛剛中午的時候在哪裡一張一張的過目一下.
希望我寫的這個部落格不會被我以後上班的老闆看到. 但是也很好奇, 我相信應該他應該不會讀中文所以自己想太多了. 而且商業部落格有什麼好擔心的, 害我自己在哪裡窮緊張. 又不是像別人寫一堆有的沒有的東西在哪裡. 如果我有寫什麼東西各位讀者覺得我應該拿下來的, 拜託請跟我講. 不要讓我去面試的時候被人講, "西恩潘, 你很愛寫有的沒有的喔. 如果你工作的時候有哪麼認真就好了."
这不就跟“吃拉”也是一个人的必经之路一样?为了壮大自己,吃下一堆,吸收一小部分,再放下一堆,如此循环...
回覆刪除意思是一樣的. 只是講吃拉感覺比較不文雅. 整個循環論其實是一樣的.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