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幾天在網路上炒的熱轟轟的消息莫非就是News Corp.正在跟LinkedIn談判有關收購這個網站的交易. 不管這件交易是否會成功, 應該都只是價錢的問題, 但是需要正面去研究的就是, News Corp.最近幾年的策略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願意去花這個錢去到處買網站. 例如在2003年花了5.8億美金買下了MySpace或是一直到今年花了50億美金買了華爾街日報. 我相信以Rupert Murdoch這個算是媒體界的老狐狸不可能把自己的錢到處亂灑. 以一個澳洲佬能夠在北美把媒體做的哪麼有聲有色一定有相當遠見. 今天就是要稍微思考一下, 到底他跟News Corp. 未來的策略是什麼.

單單想起來, 在短短的40年內從零到建立起自己的全球媒體巨人. 特別是對於一個來自澳洲的老傢伙來說, 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如果現在單單以規模來說, News Corp. 已經算是全世界第三大的媒體公司, 只在Time Warner跟 Disney之後. 但是如果認真的想一想, 這些傳統的媒體公司的成長來源, 其實都已經相當的有限. 報紙, 雜誌, 電視, 有線電視, 或是一些實體方面的傳媒. 要跟過去10年的一些新媒體, Yahoo或是其他相關的網路公司的速度來講, 相對的是慢的. 這些巨人又很怕做出像AOL Time Warner這樣的錯誤決定, 過了那麼多年還在哪裡付代價.

還記得我原本提到2003年併購了MySpace. 如果你好好的想一下, MySpace跟傳統媒體有什麼關聯. 但是如果這是個有兩億會員的新媒體, 那開始看到關聯性了嗎. 大部分的媒體還是靠廣告收入來支撐. 例如電視, 報紙或是其他相關. MySpace的兩億會員可以帶給News Corp. 相當大的人流量. 流量對於廣告收入特別重要. 但是你可能會問我, 那麼LinkedIn會員哪麼少有什麼用. 還記得華爾街日報嗎, 如果你看到最近新聞就知道Rupert Murdoch想要把WSJ網上付費新聞取消掉, 想辦法改用網路廣告來賺回來. 你就可以了解他自己想到或是他的幕僚想到的策略是什麼. MySpace是給一堆奇奇怪怪的音樂家或是喜皮在上面搞的. 但是WFJ就不一樣了, 會去讀這個新聞的最少都是這個社會的佼佼者, 廣告商也願意花這個錢到WSJ上面去廣告. 但是現在WSJ只有100萬的付費會員. 如果可以加上一個網站上面有超過1000萬個專業人士在上面有多好啊. 這樣的廣告收益不就是嚇死人.

不知道我今天寫的或是提的對於整個News Corp.的策略到底對不對. 因為其實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寫有關LinkedIn這篇有可能的併購案的新聞, 但是都沒有確切的分析到底News Corp.整個大方向的策略是什麼. 我相信以這麼大的媒體公司來講, 要併一個這種規模的網站應該是非常容易的. 但是如果沒有一個整體方向來講, 不可能拼命花錢亂買一通. 所以我個人絕對相信以Rupert Murdoch這麼有策略的生意人來說, 一定不會打沒把握的戰. 到底以後會如何發展, 我相信也只能耐心觀察.
註:
我知道我在兩天前說我要停刊三天. 但是現在已經寫上癮了. 感覺好像沒有寫西恩潘的部落格好像就會有點不對勁. 所以剛剛在考完倒數第二科後終於又把電腦拿出來寫. 但是不知道寫的是好是壞. 因為老實說我的腦筋也蠻亂的. 剛剛考試寫了兩個小時的文章. 所以已經有一點醬糊了. 但是感覺這篇新聞還蠻有趣的. 對於喜歡商業策略或是科技新聞來講的人應該都有想法.
還有今天早上突然問到回台灣的便宜機票. 所以決定下個禮拜三回台灣囉. 原本是要下個禮拜六才要回去, 但是因為機票問到真的是比平常便宜1/3. 用一下我在商學院學到的分析法, 3天的機會費用, 想一想還是沒有哪麼多. 所以就決定下個禮拜三往台灣出發囉. 剛剛跟我的中文小老師聊到真的很好笑. 感覺我年初好像才在台灣跟她在電話上聊天, 想不到我又要回台灣了.
老實說明天考完我就正式失業了. 想起來還完全不緊張. 感覺自己真的有一點後知後覺. 完全搞不清楚狀況. 但是其實我自己知道我想要幹嗎. 只是過去這10來個月應該會是人生最後一次的暫停. 再下去這台車一開就不會再停了. 我到底在講什麼啊, 不就只是要去工作. 幹嘛還要比喻成汽車啊或是火車啊. 自己會不會想太多了. 如果你聽的懂我在講什麼, 你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