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眾的營業模式其實非常簡單, 簡單到你我都想的出來. 但是也許就是江南春對於廣告界的熟悉度才可以讓這個模式成功. 分眾會主動的跟商辦大樓提出裝設LCD電視在電梯裡或是電梯前, 然後再以拆帳的方式來跟大樓分享利潤. 而分眾在跟廣告主銷售在這些LCD電視上面的廣告時段/空間, 把燒好廣告的DVD在這些LCD電視不斷的重複播放. 這樣就完成了整個銷售循環(Sales Cycle).
雖然這個模式聽起來簡單易懂, 但是這個營業模式抓到了幾個重點,
1. 當人再等電梯的時候, 跟人在看電視的時候完全不同. 在等電梯的時候因為根本沒有選擇, 所以這樣的內容根本就是強迫式的. 那怕你只看了幾秒鐘, 分眾已經達到目的了. 相對的來說, 當你在看電視廣告的時候可能會轉台或是去做別的事情, 那樣的效果很難去分析到底有沒有用. 相對來說, 很多廣告主對於分眾這樣的模式反而會願意去嘗試看看, 因為算是半強迫式的廣告觀看時段.
2. 對於大樓管理公司而言, 如果分眾願意來幫忙增加大樓營業收益何嘗不是件好事. 所以大部分的商辦大樓對於拆帳來分享利潤都比較不排斥. 尤其是增加一台小小的LCD電視在電梯裡面還相當的時尚, 完全不會把整體性改觀. 而且所有安裝跟維護的費用都是由分眾自我管理, 所以大樓唯一需要出的資源可能就是空間跟電力.
3. 不管是誰, 在等電梯的時候都會感覺到無聊. 這是一個很好的調解劑. 西恩潘曾經有好好的想過, 有時候跟主管一起搭電梯明明沒話題還要掰一點東西出來. 但是如果大家可以一起看個電視, 那不就是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或是有時候剛好沒話的時候, 跑出來的廣告也許在那短短的幾秒鐘裡面可以產生新的話題. 這些都是會讓觀賞的人不排斥分眾的道理.
回歸來講, 不管是分眾傳媒或是江南春, 都算是中國的一個傳奇. 西恩潘在幾年前出差的上海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這個分眾傳媒, 在哪時候其實還不是很了解這整個的模式. 一直到今年四月拿了高科技創業課當我的教授, Mike Lyons跟我提到他所屬的創投ePlanet Ventures就是分眾主要的投資者, 我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為什麼美國的創投(中國用詞:風險投資), 願意來投資一間中國的廣告平台公司. 最重要的就是這間公司還不是所謂的線上廣告商, 只是一間實體的廣告平台商. 經由Mike的介紹我跟ePlanet上海的投資合夥人聯絡上來了解為什麼美國創投會想要投資這樣一間公司.
最主要的還是, 這個商業模式其實在中國已經可行, 而且當他們投資的時候已開始賺錢, 最重要的也是江南春是個很有魅力的領導人. 因為創投最重要的就是這個產業要有高度的爆發力而產生高度的報酬率. 單單用數據來證明就好, 分眾在2003年創業後, 從第一年完全沒有營業額到去年已經超過兩億美金, 毛利超過30%以上. 2005年分眾在美國Nasdaq上市後現在整個企業的市值已經超越了70億美金以上, 光是江南春的身價已經有四億美金了. 而他現在才34歲. (天啊, 西恩潘你到底在哪裡搞什麼飛機啊, 這才叫做創業. 越來越慚愧了.)

今天當然不是要寫分眾有多成功或是江南春有多會創業, 而是思考一下雖然廣告業已經相當的成熟, 好好的思考一下還是有創業機會. 而西恩潘現在看好的是, 也是要怎樣的才可以半強迫的方式讓人想要看廣告.
手機上的廣告平台:
1. 如果你在地鐵或是公車上沒事做, 手機服務商提供免費的節目來讓你看廣告. 這些串流式的廣告平台可以讓人在短短的幾分鐘裡面打發時間.

3. 提供免費的簡訊, 但是每個簡訊裡面都有一個小廣告. 如果我的同學講的沒錯, 簡訊服務對於手機服務供應商應該是完全沒成本的. 既然沒有成本如果某些方面的改變了銷售模式搞不好可以增加收益.
以上只是西恩潘所想出來的可創業模式思考, 我相信應該還有很多不一樣的機會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探討的. 如同我過去所提過的, 每個創業想法都有成功的機會, 最重要的就是要學著調整自己的想法來迎合市場的需求. 如果只是死腦筋的認為自己的想法是對的, 那我想再不久以後你只好等著被淘汰.
註:
昨天跑去桃園跟我過去的同事吃飯, 大家聊著過去發生的事情跟現在的情況. 想一想還蠻多好笑的狀況. 現在回想起來真的很不可思議. 也很感謝威廉經理找到一間那麼好吃的餐廳, 而且離高速公路交流道還蠻近的. 當然啦, 當大家喝了一點小酒也講了很多不可告人的秘密. 哈哈哈, 這種不能說的秘密就讓它繼續留在昨天的那一餐吧. 只是也吃的太嗨了, 從中午十二點半吃到下午三點半, 吃完飯一場球也差不多打完了.
先把昨天到場的人介紹一下,
業務經理: 威廉邱
產品經理: 強森王
研發經理: 東尼黃
唬濫經理: 西恩潘 (自己取的但是我相信沒有敢反對)
廢話不多說了, 先看照片吧.
其實我也觀察分眾傳媒很久了,現在台灣的公車BeeTV也是很類似的模式,不過經營方式還是有部分的不同,不過這的確是個很好的商業行銷模式。
回覆刪除但是就手機層面來說,我覺得手機的廣告不具有不可選擇性,也就是就算我簡訊有廣告,還是可以不去看,因為我要看的是簡訊。
我是覺得分眾重點在於無聊下形成的不可選擇,畢竟大家還是習慣把視覺焦點放在螢幕之上的時候,這樣的行銷模式會容易吸引到廣告主,另一方面對消費者(觀眾)來說也是個免費的消費行為,所以相輔相成。
如果今天放在其他地方的廣告,反而變成附屬品的形式,要變成主商品的話,可能會造成消費者的反彈。我想這也是youtube不敢放廣告進去他的線上影音的原因。
聽說Google想要跟其他公司合作就是如果讓手機廣告, 手機月費就可以比較便宜. 如果可以某方面的結合跟手機服務商來配合, 也許還是有一條路可以走.
回覆刪除可以看的到的就是手機上面的某種廣告平台一定是無法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