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點石成金,Forbes Midas 100


有讀過西恩潘的過去的部落格的人應該知道,過去我寫了很多有關創投(Venture Capitalist, 中國用語:風險投資)方面的文章。也討論過了很多到底創投做了哪些事情,還有創投到底是要找什麼樣的團隊,什麼樣的主意來進行投資。在提起了哪麼多的想法跟看法後,今天西恩潘因為在上個禮拜讀到了美國富比士雜誌發行去年Top 100創投的排名,突然想要來談談到底創投,一個好的創投可以給你什麼。也許這些所謂的創投沒辦法像電視台上面的,好的老師帶創業家上天堂,不好的老師帶創業家住套房。有時候創投需要選團隊,但是有時候團隊也是需要選創投。如果不了解西恩潘這句話的意思的話,希望在讀完今天的部落格大家可以有比較清楚到底我為什麼會這樣提出。

其實剛剛講富比士發行的名單,應該不能算是最好的創投的排名。Midas,這個名詞的中文解釋就是點石成金的人。所以不只有創投投資者,如果說投資銀行或是某方面專業的人可以幫助創業家成功,這些人也被排到這個名單上面。點石成金,這個名詞真的是用的很好。創投不也就是這樣的意思嗎。在過去很多人對於創投的概念就是這些人願意冒險投資你跟你的團隊,把這些人當成背後金主或是所謂的silent partner,其實都是比較不正確的想法。這些所謂的專業投資者不只手上有資金,而且對於技術,人脈,跟怎樣建立起一個成功的公司都有很有見解。也許就跟我的創投老師,Mike Lyons說過的一樣.

"Once the VCs invested in your company, the company is no longer yours. It's not your baby anymore."

說起來很矛盾,對於創投來講如果創業家可以從其他的地方募資最好是從其他的管道,因為到了創投投資後,幾乎就是把你自己賣給了對方。對於創投來講,最重要的就是當他投資了你,他可以有多少的報酬。所謂的Multiple,特別是因為這跟所謂的LBO案子不一樣,創業投資風險特別高,所以大部分不是所謂的全壘打或是被三振。(大家喜歡用棒球術語來形容這個案子成功與否。例如,一壘打就是可能被便宜賣出。全壘打可能就是30X Return on Exit, IPO 或是被賣出。)

回歸到今天的主題,有關這個名單,為什麼西恩潘會想要拿出來討論。因為其實我在這個週末好好的看了一下。才發現這個名單的計算方式就是以過去的投資出場(Return on Exit)的投資報酬率來計算你是否是頂尖的創投家。比如說,投資一間公司兩百萬美金最後以US$50M賣出,哪你的報酬率就是25X以此類推。也代表說只要有打出幾支全壘打的人,或是只要有一支大滿貫全壘打都有可能會在這個名單上面。

當我還沒看到前三名的名字就已經猜到了,如果你不認識John DoerrMichael MoritizRam Shriram,現在可能要考慮稍微認識一下。特別是如果你以後想要去矽谷或是其他地方創業,如果有這三個人的背書不能說一定會成功,但是機率應該會變的比較高。不是說這些人投資了多少間矽谷公司,或是成功了幾次。只是最近的代表作讓這幾位已經跳脫了其他的創投家。如果你還沒有猜到,這幾位投資的這間公司就是最近幾年家喻戶曉的Google。在投資Google以前這幾個創投家已經算是相當的成功,但是當Google IPO的時候已經讓這些人都打出大滿貫。不管是John Doerr所在的KPCB或是Michael Moritiz所在的Sequoia(紅杉創投),這些都算是大型的創投也再泡沫的時候因為投資了Google所以導致自己的Portfolio瞬間膨脹。

當然啦,這個名單真的太長了,所以西恩潘也不會慢慢的一個一個介紹。但是既然我寫的是中文部落格,也要提提是否有華人的創投家也在這個名單上面。在西恩潘慢慢的搜尋後也找到了五個。最前面的兩個,分別為排名14的Thomas Ng跟15的Kheng Nam Lee都是屬於Granite Global Ventures。但是經過西恩潘的認真分析,發現這幾個華人創投家都有一點相同,幾乎都有投資中芯半導體(SMIC)跟阿里巴巴(Alibaba.com)。也難怪囉,因為這兩間公司都算是最近幾年亞洲科技業比較成功的上市公司,因為上市後的股價沒有提入這個名單的考量,所以即使現在中芯股價偏低也不影響這些人在上市後出場的投資報酬率。


(Kheng Nam Lee的投資關係圖)

其實寫到這裡一方面是要介紹出色的創投給大家認識,也是要提出幾點如果大家對於跟創投募資需要注意的幾點。如同我過去說的,你要的不只是資金,也需要其他的幫忙。如果一間創投只是想要把錢砸在你的公司裡但是沒有相對的幫助,你最好認真的思考一下到底要不要拿這筆錢。

1. 這個創投有這個產業的經驗嗎,過去有投資過類似的公司嗎?
通常創投都不會投跨自己產業的公司,但是很怕會有新的創投因為才募到資金所以有可能做出奇怪的投資。(照理說不可能,因為在創投募資的時候已經寫清楚只能投資哪個產業) 。如果說這間創投沒有在你所在的產業投資成功過,自己可能要有所思考到底適不適合。或是最少要有一間有這方面經驗可能比較適當。

2. 這個創投的專長是哪個階段的公司,Seed, Early, Late Stage Investor?
有些創投是專門投資所謂的種子公司(Seed Stage),這時候需要提供的資源是比較多的。雖然資金上面不需要哪麼多,但是需要提供比較多的幫助。至於Late Stage創投提供的就是在最後公司準備上市或是起飛前的哪筆資金。每個創業家需要好好的思考自己現在的公司需要的是哪樣的創投來幫忙自己。

3. 雙方的理念是否類似,你願意放手嗎?
創投進場投資就如同找了一個合夥人,絕非只是單單金主。如果說大家沒辦法一起有共識,貪圖哪筆資金有可能會讓你自己損失了一個絕好的創業機會。有時候也是要有放手的心理準備。如同創投最愛跟西恩潘講的,

"Only 10% of the founding CEO survive til 2nd year."

沒有哪個心理準備會被人換掉,也許去跟創投募資不是最好的選擇。

寫到最後,也希望未來再亞洲的科技業越來越發展的同時,也會有越來越多亞洲的創投出現在這個名單上面。可以看的出來雖然現在亞洲的創投還是屬於少數,不管是因為所謂亞洲企業的出場規則比較不明顯,或是市場對於這樣的風險還嫌過高,慢慢的相信會有越來越多北美跟歐洲的創投進入亞洲這個市場。這個趨勢已經在中國發生了,也很期望會有更多的本地的創投業者會投入這樣的一個產業。

註:
上個週末過後,外婆的事情也處裡到一個段落。整個人也比較輕鬆了許多,有時候感覺時間怎麼可以過哪麼快。兩個禮拜前才因為這件事情所以延後了整個回去的行程,現在四個禮拜已經過去了兩個禮拜。還剩下不到兩個禮拜西恩潘又要踏上回加拿大的行程。如同西恩潘的部落格的名字一樣,回到加拿大的日子。感覺還是怪怪的,想到搬回去加拿大也不過是一年半前的事情,再度不知道哪裡是我的家。

上次有個外國同學問我,回家的感覺怎樣。我想了一下,感覺不錯。回想回來,其實到底哪裡是我的家啊。很多朋友在過去一個多月曾經問我,

「西恩潘,你哪時候搬回來台灣?」

「西恩潘,你幹嘛還要再回去加拿大?」

雖然我從沒說過畢業後要回台灣,但是似乎很多人已經認為我畢業後就是回台灣。不知道是因為為什麼。在過去曾經有個原因讓我真的很想很想回台灣,哪已經是過去式,現在的西恩潘已經沒有哪個必要。其實到哪裡工作對我來說都還可以,從來沒有特別說一定要去哪裡工作,倒是對於只要有機會的地方我就闖闖看比較喜歡。

至於未來會怎樣,相信很多人已經問過我了。而我的答案總是一樣,等到找到落腳的地方再跟大家公佈吧。但是西恩潘總是相信,機會是人創造的,只要一直去闖闖看就可以走出自己的路。相信每個人工作到一個程度,一定可以慢慢的看到自己的路在哪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以前不是有句話說的很棒,「條條大路通羅馬」。如果你自己感覺到有一點在你的那條路迷失了,不如好好的休息一下,好好的觀察四周。也許屬於你的哪條路就在你的眼前也說不一定。

其實原本不想要寫今天的註,只是有感而發的稍微寫出最近心裡的話。相信很多人現在可能會覺得西恩潘又在哪裡講有的沒有的。現在在台灣剩下就是過年。好久沒在台灣過年了,感覺氣氛似乎沒有想像的那麼強烈。還是因為還有一個多禮拜的時間所以才感覺靜悄悄的。希望過幾天的氣氛會比較熱鬧。這樣才會有過年的感覺。

留言

  1. 多照一下過年的照片~~我十四年沒在台灣過年了!!想看看!!

    回覆刪除
  2. 看看囉,看起來沒有很多氣氛。可能要出台北市氣氛比較夠吧。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