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猜的出來上面哪張照片到底是裝什麼的。認真的猜一猜,看看到底一個那麼特殊的盒子,可以用來包裝什麼東西,水果,電器,飲料,還是什麼東西。猜出來了嗎,還是猜不出來。老實說當西恩潘第一次看到這個盒子的時候,我也是猜了半天也想不出來。如果你猜的出來,那你真的是很厲害。如果猜不出來,西恩潘就在這裡解答一下,
答案就是,「粽子」。你沒聽錯,就是粽子。就是哪個要用葉子包的糯米飯,或是平常在巷子口可以買到的「燒肉粽」。現在的你可能在想,這應該是某個台北的店想出來的包裝噱頭。也不知道是哪個年輕人可能想要創業所以做的包裝,或是某個大公司,例如新東陽或是統一。但是答案都不是,卻是一間位於新竹縣新埔鎮的粽子店。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還是摸不著頭緒西恩潘到底今天想要談什麼。難道今天是要講台灣的粽子包裝多好,或是這些粽子有多好吃或是大家都該去捧場。(是真的滿好吃的,西恩潘自己就吃了五粒) 重點不是這裡,而是這間位於台灣人所講的鄉下(新埔鎮)的店跟產品(粽子),怎麼也會有所謂的產品包裝跟設計的思考模式。
(這樣的盒子,包裝的就是一堆粽子。如果你說這不是創意跟設計,我不知道該稱這為什麼)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認真的注意到,現在有單一產品來銷售已經沒什麼特別。30年前,製造商只要把產品努力生產出來就可以開始賣,而現在呢,一個產品缺乏包裝跟設計不要說銷售不好,可能連賣都賣不出去。從最簡單的,吃的東西到用的東西,連現在虛擬線上網站都需要包裝。不管你是在哪一個產業,如果想要走不一樣路,想要進入所謂的藍海,一定需要某種設計,來讓自己的產品增加特色。也因為這樣的包裝跟設計使得原本的產品有更好的附加價值。
附加價值(Value added)這個名詞跟藍海一樣,在過去幾年不管是在哪裡真的是用的很氾濫。一間公司或是一個創業家到底應該要怎樣去做,才有可能讓自己的產品增加附加價值。相信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商學院或是理工學院大家都在追求跟探討的。但是奇怪的地方就是,不管是讀技術,或是商的人,很少有真正去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難道是增加產品功能性,還是把包裝紙弄得很漂亮,到底要如何才能讓消費者願意花錢來購買你的產品?
大家可能會好奇西恩潘為什麼會用一盒粽子來做開場白,其實我大可以用蘋果(Apple)的產品,iPod或是iPhone來介紹產品包裝跟設計如何增加附加價值。如果用哪麼明顯的案例,那還需要來讀今天西恩潘想要提出的想法嗎。其實我個人的想法是很單純,也是因為過去幾年跟很多人聊過有關這方面的事,不管是美感天身就比我好的老哥,好兄弟羅傑的好兄弟亨利(現在蔣友柏的澄果當產品設計師),過去的一起合作過的工程師跟行銷人員還是商學院的行銷教授,西恩潘真的有很認真的思考到底要怎樣去做才能建立跟增加附加價值。
而最後西恩潘其實有思考出很簡單的三點,相信每個人都有想過,但是如果好好的用這三點去分析週遭的產品,就可以發現成功跟不成功產品的差異性。
1. 實用性 (功能)
一個產品不管在怎麼樣,最重要就是實用性。單單一個設計很漂亮的產品如果沒有任何的實用性,其實跟一個漂亮的花瓶沒有什麼兩樣。不管是你看到一顆上百塊的日本富士蘋果,如果賣相很棒,但是根本不好吃一點都不甜,你下一次可能會再去花大錢買來吃或是送人嗎。
還是一雙設計很炫的Nike跑步鞋,雖然穿出去都會引起所有人的目光,但是每次穿出去都會讓你的腳長繭。你有可能下次還會花比較多錢買,會常常的穿這雙鞋子嗎。
相信這點應該是每個人都了解。但是往往很多時候當我們太專注於所謂的設計跟包裝後,都會忘了消費者會買此產品最基本的元素,那就是這東西我可不可以用上。
2. 便利性(使用設計)
當我提起便利性,很多人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但是以最白話的講法就是簡不簡單用。一個產品可以是什麼功能都有,但是如果根本不好用,那怎麼會讓人想要使用。最好的例子應該就是電子產品跟網站,因為這兩種東西改變的很快,所以如果不是哪麼簡單上手,很容易就會被市場淘汰。
拿一個很簡單的範例來講好了,Facebook。有哪麼多個社交網站,為什麼這個特別火紅,而且會員成長的也那麼快。使用過的人就會發現,其實這個網站設計的真的很容易上手。不管你是電腦白痴,或是網路高手,幾乎每個人只要玩兩下就可以馬上的使用基本功能。也因為這樣,出現了所謂的骨牌效應,越來越多人使用。
再拿另外一個範例,Benq-Siemens手機。今天西恩潘不是要提這手機設計不好或是怎樣,我對這個品牌沒有偏見。但是如果有使用過這個品牌的手機,應該會發現其目錄設計好像不是哪麼的人性化。撇開一支手機的外觀設計,好不好操作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決定因素。
3. 包裝(外觀設計)
不管現在是做什麼產品,實體或是虛幻的,包裝是不可缺的一角。今天西恩潘不是說一個產品要過度包裝,或是用包裝來掩飾缺陷。而是要用包裝來把所謂的質感跟品質做出來。有時候一個產品也許是很棒,但是看起來不會讓消費者引起哪股購買的衝動。相信每個人走到百貨公司裡面很多時候看到一個產品都會說,
「那個產品只是靠包裝而已。」
但是不管怎樣,很多產品如果沒有哪個包裝或是設計,可能連引起你的注意的可能都沒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所謂的包裝,可能連檯面都站不上來。
(不知道為什麼,一堆人就是要買Sony T系列的相機)
最近幾個月讓西恩潘最深刻的例子就是Sony的消費型數位相機。在傳統相機的時代,Canon跟Nikon幾乎就是相機的代名詞。但是Canon跟Nikon沒有料到的地方就是,數位相機的時代需要的不再是跟攝影師來行銷,而是跟一般大眾。特別是年輕的女性,16~35歲,過去幾個月發現這個族群幾乎都是選Sony的數位相機。而好奇的我總是會問,
「為什麼妳們都會選Sony,而不選Canon或是Nikon?」
「因為Sony的外觀好看,也比較配啊!」
老實說,其實我應該猜的到這個答案,只是沒有想到這會是這個族群選擇數位相機的第一要素,而非拍的好不好。這個因素也讓這些年輕妹妹願意掏更多錢去買非相機廠的數位相機。
寫到這裡,這些想法都是西恩潘過去幾年不管是工作或是讀書的時候思考跟分析出來的。寫這篇文章不是說西恩潘很懂產品設計,還是我是什麼行銷鬼才(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Seth Godin的書,那才是鬼才)。因為外面實在有更多比我更專業的人,或許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是妳剛好就是這方面的專家。單純會想要寫出這樣的文章就是因為感覺如果要創業或是工作,這方面的觀念一定要有。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世界是平的,代表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品牌也許是一種很厲害的武器,但是如果沒有相對的產品設計跟包裝來支撐一個品牌,所謂的附加價值就不可能出現。也因為這樣,如果想要增加附加價值,不如先從產品設計跟包裝著手。
(註)
今天原本想要寫點別的東西,不要哪麼的商業的。但是這篇文章主題已經被我壓了快要兩個多禮拜,一定要好好的寫出來了。所以特別破例在禮拜天的下午寫出這篇思考了很久的文章。其實今天寫出來的重點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提出了幾個西恩潘自己的想法。不代表一定是對,或是一定是這樣。但是不管怎樣還是很想跟週遭的人分享跟討論。
最後再來幾張照片分享吧,
上面兩張為昨天晚上去吃的飄香番茄牛肉麵感覺算是還不錯啦。因為現在在溫哥華很難找到特別好吃的牛肉麵。
這兩張為小秘書給的星巴克的Cup Cakes,真的很好吃但是過甜了。所以不能吃太多個。
答案就是,「粽子」。你沒聽錯,就是粽子。就是哪個要用葉子包的糯米飯,或是平常在巷子口可以買到的「燒肉粽」。現在的你可能在想,這應該是某個台北的店想出來的包裝噱頭。也不知道是哪個年輕人可能想要創業所以做的包裝,或是某個大公司,例如新東陽或是統一。但是答案都不是,卻是一間位於新竹縣新埔鎮的粽子店。
寫到這裡大家可能還是摸不著頭緒西恩潘到底今天想要談什麼。難道今天是要講台灣的粽子包裝多好,或是這些粽子有多好吃或是大家都該去捧場。(是真的滿好吃的,西恩潘自己就吃了五粒) 重點不是這裡,而是這間位於台灣人所講的鄉下(新埔鎮)的店跟產品(粽子),怎麼也會有所謂的產品包裝跟設計的思考模式。
(這樣的盒子,包裝的就是一堆粽子。如果你說這不是創意跟設計,我不知道該稱這為什麼)
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認真的注意到,現在有單一產品來銷售已經沒什麼特別。30年前,製造商只要把產品努力生產出來就可以開始賣,而現在呢,一個產品缺乏包裝跟設計不要說銷售不好,可能連賣都賣不出去。從最簡單的,吃的東西到用的東西,連現在虛擬線上網站都需要包裝。不管你是在哪一個產業,如果想要走不一樣路,想要進入所謂的藍海,一定需要某種設計,來讓自己的產品增加特色。也因為這樣的包裝跟設計使得原本的產品有更好的附加價值。
附加價值(Value added)這個名詞跟藍海一樣,在過去幾年不管是在哪裡真的是用的很氾濫。一間公司或是一個創業家到底應該要怎樣去做,才有可能讓自己的產品增加附加價值。相信這個問題幾乎是每個商學院或是理工學院大家都在追求跟探討的。但是奇怪的地方就是,不管是讀技術,或是商的人,很少有真正去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夠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難道是增加產品功能性,還是把包裝紙弄得很漂亮,到底要如何才能讓消費者願意花錢來購買你的產品?
大家可能會好奇西恩潘為什麼會用一盒粽子來做開場白,其實我大可以用蘋果(Apple)的產品,iPod或是iPhone來介紹產品包裝跟設計如何增加附加價值。如果用哪麼明顯的案例,那還需要來讀今天西恩潘想要提出的想法嗎。其實我個人的想法是很單純,也是因為過去幾年跟很多人聊過有關這方面的事,不管是美感天身就比我好的老哥,好兄弟羅傑的好兄弟亨利(現在蔣友柏的澄果當產品設計師),過去的一起合作過的工程師跟行銷人員還是商學院的行銷教授,西恩潘真的有很認真的思考到底要怎樣去做才能建立跟增加附加價值。
而最後西恩潘其實有思考出很簡單的三點,相信每個人都有想過,但是如果好好的用這三點去分析週遭的產品,就可以發現成功跟不成功產品的差異性。
1. 實用性 (功能)
一個產品不管在怎麼樣,最重要就是實用性。單單一個設計很漂亮的產品如果沒有任何的實用性,其實跟一個漂亮的花瓶沒有什麼兩樣。不管是你看到一顆上百塊的日本富士蘋果,如果賣相很棒,但是根本不好吃一點都不甜,你下一次可能會再去花大錢買來吃或是送人嗎。
還是一雙設計很炫的Nike跑步鞋,雖然穿出去都會引起所有人的目光,但是每次穿出去都會讓你的腳長繭。你有可能下次還會花比較多錢買,會常常的穿這雙鞋子嗎。
相信這點應該是每個人都了解。但是往往很多時候當我們太專注於所謂的設計跟包裝後,都會忘了消費者會買此產品最基本的元素,那就是這東西我可不可以用上。
2. 便利性(使用設計)
當我提起便利性,很多人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但是以最白話的講法就是簡不簡單用。一個產品可以是什麼功能都有,但是如果根本不好用,那怎麼會讓人想要使用。最好的例子應該就是電子產品跟網站,因為這兩種東西改變的很快,所以如果不是哪麼簡單上手,很容易就會被市場淘汰。
拿一個很簡單的範例來講好了,Facebook。有哪麼多個社交網站,為什麼這個特別火紅,而且會員成長的也那麼快。使用過的人就會發現,其實這個網站設計的真的很容易上手。不管你是電腦白痴,或是網路高手,幾乎每個人只要玩兩下就可以馬上的使用基本功能。也因為這樣,出現了所謂的骨牌效應,越來越多人使用。
再拿另外一個範例,Benq-Siemens手機。今天西恩潘不是要提這手機設計不好或是怎樣,我對這個品牌沒有偏見。但是如果有使用過這個品牌的手機,應該會發現其目錄設計好像不是哪麼的人性化。撇開一支手機的外觀設計,好不好操作應該是一個很大的決定因素。
3. 包裝(外觀設計)
不管現在是做什麼產品,實體或是虛幻的,包裝是不可缺的一角。今天西恩潘不是說一個產品要過度包裝,或是用包裝來掩飾缺陷。而是要用包裝來把所謂的質感跟品質做出來。有時候一個產品也許是很棒,但是看起來不會讓消費者引起哪股購買的衝動。相信每個人走到百貨公司裡面很多時候看到一個產品都會說,
「那個產品只是靠包裝而已。」
但是不管怎樣,很多產品如果沒有哪個包裝或是設計,可能連引起你的注意的可能都沒有。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所謂的包裝,可能連檯面都站不上來。
(不知道為什麼,一堆人就是要買Sony T系列的相機)
最近幾個月讓西恩潘最深刻的例子就是Sony的消費型數位相機。在傳統相機的時代,Canon跟Nikon幾乎就是相機的代名詞。但是Canon跟Nikon沒有料到的地方就是,數位相機的時代需要的不再是跟攝影師來行銷,而是跟一般大眾。特別是年輕的女性,16~35歲,過去幾個月發現這個族群幾乎都是選Sony的數位相機。而好奇的我總是會問,
「為什麼妳們都會選Sony,而不選Canon或是Nikon?」
「因為Sony的外觀好看,也比較配啊!」
老實說,其實我應該猜的到這個答案,只是沒有想到這會是這個族群選擇數位相機的第一要素,而非拍的好不好。這個因素也讓這些年輕妹妹願意掏更多錢去買非相機廠的數位相機。
寫到這裡,這些想法都是西恩潘過去幾年不管是工作或是讀書的時候思考跟分析出來的。寫這篇文章不是說西恩潘很懂產品設計,還是我是什麼行銷鬼才(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Seth Godin的書,那才是鬼才)。因為外面實在有更多比我更專業的人,或許正在閱讀這篇文章的你或是妳剛好就是這方面的專家。單純會想要寫出這樣的文章就是因為感覺如果要創業或是工作,這方面的觀念一定要有。因為在現在這個時代,世界是平的,代表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品牌也許是一種很厲害的武器,但是如果沒有相對的產品設計跟包裝來支撐一個品牌,所謂的附加價值就不可能出現。也因為這樣,如果想要增加附加價值,不如先從產品設計跟包裝著手。
(註)
今天原本想要寫點別的東西,不要哪麼的商業的。但是這篇文章主題已經被我壓了快要兩個多禮拜,一定要好好的寫出來了。所以特別破例在禮拜天的下午寫出這篇思考了很久的文章。其實今天寫出來的重點相信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提出了幾個西恩潘自己的想法。不代表一定是對,或是一定是這樣。但是不管怎樣還是很想跟週遭的人分享跟討論。
最後再來幾張照片分享吧,
上面兩張為昨天晚上去吃的飄香番茄牛肉麵感覺算是還不錯啦。因為現在在溫哥華很難找到特別好吃的牛肉麵。
這兩張為小秘書給的星巴克的Cup Cakes,真的很好吃但是過甜了。所以不能吃太多個。
你也有小秘書哦?
回覆刪除你不提出文章裡的意見,怎麼還提出有沒有小秘書呢?
回覆刪除哈哈哈,那只是一個外號囉。
Kuenwei,台灣看起來已經有很多企業發現了包裝跟設計的重要性.
回覆刪除因為要走出台灣,跟世界級的企業競爭,要打的一場不一樣的商業/行銷戰.對我而言,真的希望有越多企業可以往這樣的思路去走,即使是代工業,也可以做出不一樣的設計.
我覺得包裝、設計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耶,是品牌要架構在前面,因為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代工,我們簡單來說完成本的行銷部分也不是我們的想法,能夠從包裝、設計著手的部份其實也不多。
回覆刪除不過這是單就商業設計來看啦,工業設計的部份,我想是可以設計出有獨創的東西,但這應該也會間接的創造出了品牌。
其實這就是我下次會寫的東西,到底是品牌帶設計,還是設計帶品牌,到底是怎樣才能夠創造更高的價值。
回覆刪除感覺這個話題有一點先有雞還先有蛋,不敢說我提出的就是對,但是還是很想要聽聽各方的人有什麼想法。
毫无疑问大家都越来越发现产品包装设计品牌重要,正巧国宝同时也是一个B+的设计师,不过这个关于这个话题太广了,说起来真的很长篇,我就不参与讨论了。
回覆刪除不过关于先有鸡还有先有蛋的问题,倒是确实有了答案。
CNN报道,在这个问题上科学家和哲学家们似乎有了比较一致的答案:蛋先。理由很简单,遗传物质在动物的一生中不会发生改变。因此大概在史前,第一只鸟进化成我们称之为鸡的东西时,它一定存在于蛋内的胚胎中。诺丁汉大学进化遗传学教授John Brookfield说:次序是非常清楚的。
也可以这样理解,生出第一只鸡蛋的,并不是鸡...
這個話題大概永遠都不會有個正確的答案,因為實在太多可能了。只是想要聽聽看其他人的想法。
回覆刪除至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感謝你提出這樣的報導。相信這已經是一種案例說法了。
也就是說先有蛋才有雞的嗎,還是其實是一種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