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來過美國的人,或是住在美國的人都應該知道,在美國 "Bigger is better"。不知道為什麼不管走到美國哪個州,幾乎都有一個理念,大就是美。什麼東西就是要大,不管是車子要比較大,路要比較大,房子要大,吃的量也大。還記得以前的一個客戶跟西恩潘在吃飯的時候講過的話,
「西恩潘,吃不下真的不用勉強。」他突然跟我提出
「什麼? 但是這樣不是很浪費。」我單純的說著
「天啊,沒有人可以把這些東西吃完的。連我自己都吃不完。」他指了一下他面前的牛排「美國就是這樣,明明沒有人可以吃的完,但是就是要給你很大盤。」
其實西恩潘很早就已經了解這個概念,只是看到太浪費了,所以每次都想要把面前的那盤吃完。(難怪一直瘦不下來啊。) 所以不能怪西恩潘貪吃,只是一直抱著惜福的信念,害我每次都吃過頭。
今天當然不是要聊老美到底吃多少,或是開多大台的車,或是住多大的房子,而是幾天前看到這則新聞,"Delta-Northwest Merger"。突然看到這則新聞,討論著這兩間公司怎樣可以合併產生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單單看看去年的這兩間公司才從破產保護出來,現在就已經準備合併,真的是蠻快的。特別是現在全世界,特別是北美的航空業幾乎都是勉強生存下去的狀態下。到底合併創立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會有多少好處。真的如同新聞稿寫的,可以有互補的好處嗎。(Strategic Synergy)
講到合併還是併購,大家最喜歡談的就是兩間公司有多少重複的業務,如果合併的話可以省多少錢。不管是最近兩個月最火熱的Microsoft要吃Yahoo,還是有哪間公司可以吃下Motorola的手機部門來創造更多利益。每個顧問,投資銀行家,還是大公司高階主管,每個人都想要說服其他的人有關每筆交易。不得不否認,併購或是合併是一間公司最快變大或是成長的方式。還記得去年的Forbes雜誌寫過GE的執行長Jeff Immelt跟P&G的執行長A.G. Lafley其實手上都有一個難題。對於一個上百億的企業(GE已經是上千億的企業),一年要如何有雙位數的成長(Double digit growth)。單單從P&G的角度來看,一年要成長70億美金才有10%代表就是一年要創造一間新的S&P500公司。代表的就是每一年都需要想辦法合併(M&A)或是從內部成長(Organic growth)這樣的業務。
如果合併是因為真的有哪個好處,那沒有話說。但是如果合併是因為認為可以救一間公司的話,真的有價值所在嗎。如同現在這個案例來講好了,達美跟西北航空兩間公司都是在過去幾年受傷慘重的航空。而這兩間都是在去年的時候脫離破產保護。雖然說在航空業的問題不管是出在自己本業的管理也好,或是油料的漲價也好,或是其他相關的開銷,不得不否認航空業不是一個非常賺錢的產業。
如同過去聽過一個在航空業的執行長演講的時候說的,
「這是一個很性感(Sexy)的產業,但是不是一個賺錢的產業。」
也是從哪時候才發現,對喔,原來也有產業是很性感(Sexy)的。以前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如果說兩間航空公司理論上可以省下不少開銷的話,對於產業利潤下降速度哪麼快的情況下,到底增加自己的市場佔有率有什麼好處。如果沒辦法有好的管理可以降低自己的成本,那不就是加快自己再度破產的時間。
講到合作或是合夥,幾天前在書店讀到這期Entrepreneur雜誌裡面的專欄作者Guy Kawasaki寫的Tying the knot文章。(如果對Guy Kawasaki這個人的名字感覺到熟悉,過去西恩潘有寫過他的一本很暢銷的書,The Art of the Start。如果你是想要在北美創業的人(特別是高科技)一定要讀讀看。)
裡面總共有八點,但是西恩潘拿出幾點蠻有意思的出來跟大家分享。
Partner for spreadsheet reasons
"The right reason to form a partnership is to increase sales or decrease costs. Here's a quick test: Will you recalculate the spreadsheet model of your financial projections if the partnership happens? If not, the partnership is doomed. You can wave your hands all you like about "visibility" and "credibility," but if you can't quantify the partnership, you don't have one."
其實他講的真的算是很基本嘗試,如果沒有任何的所謂的財務上的好處,兩間公司為什麼要一起合作。合作的好處在哪裡。特別是講到很多人認為跟大公司合作,可以產生所謂的信用或是能見度。如果沒辦法在業務上面或是成本上幫到你,那為什麼還要哪樣作呢。
Ensure that the middles and bottoms like the deal
"Some people believe the key to successful partnerships is that top management thought of the idea. They're wrong. The key is that the middles and bottoms of both organizations like the partnership. After all, they're the ones who'll be implementing it. The best partnerships occur when the middles and bottoms work together and wake up one day with a de facto partnership that didn't involve top management until it was done."
其實講到這點西恩潘為什麼會點頭,因為跟紫妹聊到AMD吃下ATI這個案子對於她們比較中低階的員工感覺怎樣,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合併。可能是因為工作會減少,也有可能認為合併不會產生那麼大的好處。不管是怎樣,都市可以看到如果沒有辦法說服中低階的員工,任何的合夥也許都沒辦法成功。因為只有最棒的員工才能夠有最幫的公司。
Ask women
"Men have a fundamental genetic flaw: the desire to partner with anything that moves. They don't care about practicalities and long-term implications. Don't bother asking men for their opinions about a partnership because they'll almost always think it's a good idea. Instead, ask women. You'll gain real insight as to whether the partnership makes sense."
哈哈哈,一看到標題就發現這點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要問我對還是不對,西恩潘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反正問問看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寫了老半天,還是沒有真正的提出到底企業越大會越好嗎? 如同過去提出的議題一樣,這永遠都不會是可以解答的。在不同樣的產業裡面可以看到最大的一定贏,鴻海在EMS的產業,或是台積電在晶圓代工。而航空業最賺錢的反而是美國排名第六的SouthWest,或是亞洲的國泰航空。相信在每個公司的老闆或是高階主管的心裡自己都會有個定案吧。
(圖片來源: www.airlinefanatic.com)
(註)
今天寫的文章又回歸到商業主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久沒寫了,所以覺得應該要有商業主題的感覺。不得不否認的地方就是商業這東西真的是很有意思。因為永遠沒有對錯,跟學術不太一樣。如果有一個理論,要去推翻真的不太容易。例如牛頓定律。但是商業就不一樣了,什麼都有很多可能性。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黑與白的,而是很多灰色地帶。也就是這些灰色地帶才讓商業感覺到更有意思。
「西恩潘,吃不下真的不用勉強。」他突然跟我提出
「什麼? 但是這樣不是很浪費。」我單純的說著
「天啊,沒有人可以把這些東西吃完的。連我自己都吃不完。」他指了一下他面前的牛排「美國就是這樣,明明沒有人可以吃的完,但是就是要給你很大盤。」
其實西恩潘很早就已經了解這個概念,只是看到太浪費了,所以每次都想要把面前的那盤吃完。(難怪一直瘦不下來啊。) 所以不能怪西恩潘貪吃,只是一直抱著惜福的信念,害我每次都吃過頭。
今天當然不是要聊老美到底吃多少,或是開多大台的車,或是住多大的房子,而是幾天前看到這則新聞,"Delta-Northwest Merger"。突然看到這則新聞,討論著這兩間公司怎樣可以合併產生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單單看看去年的這兩間公司才從破產保護出來,現在就已經準備合併,真的是蠻快的。特別是現在全世界,特別是北美的航空業幾乎都是勉強生存下去的狀態下。到底合併創立全世界最大的航空公司會有多少好處。真的如同新聞稿寫的,可以有互補的好處嗎。(Strategic Synergy)
講到合併還是併購,大家最喜歡談的就是兩間公司有多少重複的業務,如果合併的話可以省多少錢。不管是最近兩個月最火熱的Microsoft要吃Yahoo,還是有哪間公司可以吃下Motorola的手機部門來創造更多利益。每個顧問,投資銀行家,還是大公司高階主管,每個人都想要說服其他的人有關每筆交易。不得不否認,併購或是合併是一間公司最快變大或是成長的方式。還記得去年的Forbes雜誌寫過GE的執行長Jeff Immelt跟P&G的執行長A.G. Lafley其實手上都有一個難題。對於一個上百億的企業(GE已經是上千億的企業),一年要如何有雙位數的成長(Double digit growth)。單單從P&G的角度來看,一年要成長70億美金才有10%代表就是一年要創造一間新的S&P500公司。代表的就是每一年都需要想辦法合併(M&A)或是從內部成長(Organic growth)這樣的業務。
如果合併是因為真的有哪個好處,那沒有話說。但是如果合併是因為認為可以救一間公司的話,真的有價值所在嗎。如同現在這個案例來講好了,達美跟西北航空兩間公司都是在過去幾年受傷慘重的航空。而這兩間都是在去年的時候脫離破產保護。雖然說在航空業的問題不管是出在自己本業的管理也好,或是油料的漲價也好,或是其他相關的開銷,不得不否認航空業不是一個非常賺錢的產業。
如同過去聽過一個在航空業的執行長演講的時候說的,
「這是一個很性感(Sexy)的產業,但是不是一個賺錢的產業。」
也是從哪時候才發現,對喔,原來也有產業是很性感(Sexy)的。以前從來沒有這樣想過。如果說兩間航空公司理論上可以省下不少開銷的話,對於產業利潤下降速度哪麼快的情況下,到底增加自己的市場佔有率有什麼好處。如果沒辦法有好的管理可以降低自己的成本,那不就是加快自己再度破產的時間。
講到合作或是合夥,幾天前在書店讀到這期Entrepreneur雜誌裡面的專欄作者Guy Kawasaki寫的Tying the knot文章。(如果對Guy Kawasaki這個人的名字感覺到熟悉,過去西恩潘有寫過他的一本很暢銷的書,The Art of the Start。如果你是想要在北美創業的人(特別是高科技)一定要讀讀看。)
裡面總共有八點,但是西恩潘拿出幾點蠻有意思的出來跟大家分享。
Partner for spreadsheet reasons
"The right reason to form a partnership is to increase sales or decrease costs. Here's a quick test: Will you recalculate the spreadsheet model of your financial projections if the partnership happens? If not, the partnership is doomed. You can wave your hands all you like about "visibility" and "credibility," but if you can't quantify the partnership, you don't have one."
其實他講的真的算是很基本嘗試,如果沒有任何的所謂的財務上的好處,兩間公司為什麼要一起合作。合作的好處在哪裡。特別是講到很多人認為跟大公司合作,可以產生所謂的信用或是能見度。如果沒辦法在業務上面或是成本上幫到你,那為什麼還要哪樣作呢。
Ensure that the middles and bottoms like the deal
"Some people believe the key to successful partnerships is that top management thought of the idea. They're wrong. The key is that the middles and bottoms of both organizations like the partnership. After all, they're the ones who'll be implementing it. The best partnerships occur when the middles and bottoms work together and wake up one day with a de facto partnership that didn't involve top management until it was done."
其實講到這點西恩潘為什麼會點頭,因為跟紫妹聊到AMD吃下ATI這個案子對於她們比較中低階的員工感覺怎樣,大部分的人都不希望合併。可能是因為工作會減少,也有可能認為合併不會產生那麼大的好處。不管是怎樣,都市可以看到如果沒有辦法說服中低階的員工,任何的合夥也許都沒辦法成功。因為只有最棒的員工才能夠有最幫的公司。
Ask women
"Men have a fundamental genetic flaw: the desire to partner with anything that moves. They don't care about practicalities and long-term implications. Don't bother asking men for their opinions about a partnership because they'll almost always think it's a good idea. Instead, ask women. You'll gain real insight as to whether the partnership makes sense."
哈哈哈,一看到標題就發現這點很有意思。如果真的要問我對還是不對,西恩潘自己也不知道。但是反正問問看也不會有什麼損失。
寫了老半天,還是沒有真正的提出到底企業越大會越好嗎? 如同過去提出的議題一樣,這永遠都不會是可以解答的。在不同樣的產業裡面可以看到最大的一定贏,鴻海在EMS的產業,或是台積電在晶圓代工。而航空業最賺錢的反而是美國排名第六的SouthWest,或是亞洲的國泰航空。相信在每個公司的老闆或是高階主管的心裡自己都會有個定案吧。
(圖片來源: www.airlinefanatic.com)
(註)
今天寫的文章又回歸到商業主題。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久沒寫了,所以覺得應該要有商業主題的感覺。不得不否認的地方就是商業這東西真的是很有意思。因為永遠沒有對錯,跟學術不太一樣。如果有一個理論,要去推翻真的不太容易。例如牛頓定律。但是商業就不一樣了,什麼都有很多可能性。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黑與白的,而是很多灰色地帶。也就是這些灰色地帶才讓商業感覺到更有意思。
关于Ask woman那点国宝也是觉得很有意思,没想到真的有人会提出来。
回覆刪除女人往往真的可以给到那种“思维盲点”的意见,无论最后我采纳与否。不过既然问了就不要打击她积极性,要偶尔采纳一下...
如果一个男人真的有远大到不得了的理想,能够去爱一个天下无双的女人也算是重要的一步吧。
你也感覺到很妙吧。但是我倒是很贊成問問女性意見。因為男性有時候真的太衝動了,反而沒有哪麼注意到細節。也許很多時候女性的細心可以幫忙到。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