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大早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Mars to buy Wrigley for $23 billion with Buffett's assistance」,說驚訝嗎,又有一點。但是說真的很讓人感到不可思議,又不太會。如果說很多人不了解這個新聞是講什麼,Mars對於如果喜歡吃巧克力的人應該會知道,而Wrigley對於喜歡吃口香糖的人應該都了解這間公司。但是相信很多人應該不知道有上市的Wrigley會有超過230億美金的價值,一間位於美國芝加哥的口香糖公司可以有超過7000億台幣的市值想起來很嚇人。更嚇人的地方是私人公司Mars再美國景氣看起來不是特別好的時候,會有這樣的子彈買下Wrigley。更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巴菲特願意投入21億美金成為未來Wrigley這個部門的股東之一。單單看到這三方,都是大有來頭。不管是世界第一的投資者,世界第一的巧克力公司,世界第一的口香糖公司,一切都在這筆交易串在一起。今天西恩潘不是要去探討這筆交易的價格,倒是想要談一談食品業者是否開始做出所謂的專業化。更想要去看看其他的競爭對手是否會在這一筆交易後產生更多合併案。
(Mars願意花$80/股來買Wrigley公司。對於一間股價從來沒有超過$80的公司,這樣的價格似乎特別吸引人。一間所謂的口香糖公司可以拿到35X Earning的價格應該是看上間公司的核心業務。)
前提就是Mars這個靠近上百年家庭企業的專業巧克力公司,內含M&M,Snickers,Mars跟其他世界知名的巧克力品牌,如何繼續的堅持本業。因為Mars是一間私人企業,所以當然沒有辦法可以得到其財報,但是如果可以出230億美金買下Wrigley的話,看起來後台也是很硬。而對於Wrigley這個上市公司也是部分被Wrigley家族控制。相信如果喜歡吃口香糖的人一定都有聽過這些品牌,Airwaves,Extra跟其他有名品牌。也就是說如果這兩間公司結合的話,會產生一間一年超過280億美金銷售額的零食公司。撇開一年這間公司可以有多少獲利空間,單單想到以後走進加油站,超市,便利商店,看到的零食櫃檯幾乎是同一間公司的品牌。單單哪種的通路控制能力去看就感覺到可怕。
也不知道是否因為Buffett看到這一點,所以也跳下來購買了10%的Wrigley。西恩潘特別喜歡他所講的,"a big fan of Wrigley's business model for many years."。一整個聽不太懂因為實在太表面的話了。到底內部有什麼條件,或是三方面有什麼其他的認知,相信不是我們這種平民會了解的。只是可以看到過去Buffett投資過See's Candies而產生極高的投資報酬率的前提下,可以知道他不是第一次投資這個所謂的零食業(Confectionery Business)。如果不記得See's Candies這筆投資的人,可以回去看Buffett's letter to the genenral sharesholder第六頁就可以了解了為什麼他對於這樣的產業感到興趣。一種可以利用低成本的而創造高獲利的事業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行業。
但是今天講的不是這個,而是對於某些產業似乎已經把其商業模式轉型成及專業的公司。這筆交易出現的Mars公司,或是英國的Cadbury Schweppes準備把自己的飲料部門售出改專攻零食,或是Cadbury Schweppes跟Hershey's的可能性合併。不管市怎樣都可以看的出來過去很多公司成長到一個階段就會開始分散到不一樣的產業。從GE這間公司來看好了,如果大家去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這間公司幾乎投入很多不一樣的行業。也就是說當一間公司已經成長到一個規模,就會需要走入所謂的風險分散。這樣過去的觀念似乎慢慢的在最近幾年可以發現已經開始轉變。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拆開自己的核心業務,跟非核心業務。不管是因為財務的關係,或是策略上的考量,產業專精會變成未來的公司的策略嗎?
很多人讀到這裡可能會搞不懂西恩潘到底想要講什麼,什麼叫做產業專精。也許是西恩潘自己想出來的名詞吧,就是想要形容過去大家從產品公司,拿百事可樂當案例好了。從一間只是單單賣可樂的公司,變成一間飲料公司。而其拆散的Yum品牌好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從KFC到Pizza Hut都是這間公司管理的,而這間Yum公司也是從百事可樂拆出來的。目的就是產生一間所謂的專門負責速食品牌的公司。大家現在開始懂了西恩潘到底想要講的是什麼嗎? 過去大家可能想到的公司只是做一個產品,華碩就是做主機板跟筆記型電腦,但是因為產業的需要而變成一個所謂的消費型電子娛樂公司。
西恩潘想要提出的概念就是未來的商業策略從所謂的單產品,變成所謂的產業導向。從今天寫的案例來講好了,從Mars只是巧克力製造商,而變成了所有的零食製造商。這樣的概念很可能商業策略講的平行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可以單純的這樣講,如果更細心去思考的話,反而是另外一種交叉策略。西恩潘今天不是要提出什麼全新的商業想法,而是想要指出產業轉型的可能性。特別是如果認真的觀察的話,越來越多產業開始專注自本業跟其轉投資的行業切割。如果西恩潘的猜測沒有錯的話,這樣的趨勢應該會在以開發國家越來越明顯,而對於新興市場而言,反而是相反的。至於到底我的觀察會是對是錯,只有時間會證明一切。
(圖片來源: www.joelart.com)
(註)
我有時候很想要問大家。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妳很想要做的,但是因為某種原因讓你怯步。但是你自己很清楚其實哪才是你自己想要做的,而不是週遭的人希望你做的。過去的幾個月裡面聽到很多人這樣跟我講。
「西恩潘,其實我很想要做某某某。但是如果那樣的話,我的父母親或是朋友不會原諒我的。」
也許是追求自己的夢,也許只是單單想要做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不管是怎樣有時候不妨想一想老祖宗說過的話,行行出狀元。只要把自己的想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也許也是可以有某方面的成就的。
很多人現在可能會想西恩潘講的簡單,但是做起來難啊。也因為這樣下次西恩潘準備寫篇惰性篇。為什麼人只要習慣了自己現有的生活就特別難改變。為什麼人會現有生活不滿足,但是又不願意去改變呢? 一切就只好等下一篇西恩潘寫有關人生的文章吧。
(Mars願意花$80/股來買Wrigley公司。對於一間股價從來沒有超過$80的公司,這樣的價格似乎特別吸引人。一間所謂的口香糖公司可以拿到35X Earning的價格應該是看上間公司的核心業務。)
前提就是Mars這個靠近上百年家庭企業的專業巧克力公司,內含M&M,Snickers,Mars跟其他世界知名的巧克力品牌,如何繼續的堅持本業。因為Mars是一間私人企業,所以當然沒有辦法可以得到其財報,但是如果可以出230億美金買下Wrigley的話,看起來後台也是很硬。而對於Wrigley這個上市公司也是部分被Wrigley家族控制。相信如果喜歡吃口香糖的人一定都有聽過這些品牌,Airwaves,Extra跟其他有名品牌。也就是說如果這兩間公司結合的話,會產生一間一年超過280億美金銷售額的零食公司。撇開一年這間公司可以有多少獲利空間,單單想到以後走進加油站,超市,便利商店,看到的零食櫃檯幾乎是同一間公司的品牌。單單哪種的通路控制能力去看就感覺到可怕。
也不知道是否因為Buffett看到這一點,所以也跳下來購買了10%的Wrigley。西恩潘特別喜歡他所講的,"a big fan of Wrigley's business model for many years."。一整個聽不太懂因為實在太表面的話了。到底內部有什麼條件,或是三方面有什麼其他的認知,相信不是我們這種平民會了解的。只是可以看到過去Buffett投資過See's Candies而產生極高的投資報酬率的前提下,可以知道他不是第一次投資這個所謂的零食業(Confectionery Business)。如果不記得See's Candies這筆投資的人,可以回去看Buffett's letter to the genenral sharesholder第六頁就可以了解了為什麼他對於這樣的產業感到興趣。一種可以利用低成本的而創造高獲利的事業是一種非常吸引人的行業。
但是今天講的不是這個,而是對於某些產業似乎已經把其商業模式轉型成及專業的公司。這筆交易出現的Mars公司,或是英國的Cadbury Schweppes準備把自己的飲料部門售出改專攻零食,或是Cadbury Schweppes跟Hershey's的可能性合併。不管市怎樣都可以看的出來過去很多公司成長到一個階段就會開始分散到不一樣的產業。從GE這間公司來看好了,如果大家去研究一下就可以發現這間公司幾乎投入很多不一樣的行業。也就是說當一間公司已經成長到一個規模,就會需要走入所謂的風險分散。這樣過去的觀念似乎慢慢的在最近幾年可以發現已經開始轉變。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拆開自己的核心業務,跟非核心業務。不管是因為財務的關係,或是策略上的考量,產業專精會變成未來的公司的策略嗎?
很多人讀到這裡可能會搞不懂西恩潘到底想要講什麼,什麼叫做產業專精。也許是西恩潘自己想出來的名詞吧,就是想要形容過去大家從產品公司,拿百事可樂當案例好了。從一間只是單單賣可樂的公司,變成一間飲料公司。而其拆散的Yum品牌好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從KFC到Pizza Hut都是這間公司管理的,而這間Yum公司也是從百事可樂拆出來的。目的就是產生一間所謂的專門負責速食品牌的公司。大家現在開始懂了西恩潘到底想要講的是什麼嗎? 過去大家可能想到的公司只是做一個產品,華碩就是做主機板跟筆記型電腦,但是因為產業的需要而變成一個所謂的消費型電子娛樂公司。
西恩潘想要提出的概念就是未來的商業策略從所謂的單產品,變成所謂的產業導向。從今天寫的案例來講好了,從Mars只是巧克力製造商,而變成了所有的零食製造商。這樣的概念很可能商業策略講的平行整合(Horizontal Integration)。可以單純的這樣講,如果更細心去思考的話,反而是另外一種交叉策略。西恩潘今天不是要提出什麼全新的商業想法,而是想要指出產業轉型的可能性。特別是如果認真的觀察的話,越來越多產業開始專注自本業跟其轉投資的行業切割。如果西恩潘的猜測沒有錯的話,這樣的趨勢應該會在以開發國家越來越明顯,而對於新興市場而言,反而是相反的。至於到底我的觀察會是對是錯,只有時間會證明一切。
(圖片來源: www.joelart.com)
(註)
我有時候很想要問大家。有沒有什麼事情是你/妳很想要做的,但是因為某種原因讓你怯步。但是你自己很清楚其實哪才是你自己想要做的,而不是週遭的人希望你做的。過去的幾個月裡面聽到很多人這樣跟我講。
「西恩潘,其實我很想要做某某某。但是如果那樣的話,我的父母親或是朋友不會原諒我的。」
也許是追求自己的夢,也許只是單單想要做對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不管是怎樣有時候不妨想一想老祖宗說過的話,行行出狀元。只要把自己的想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也許也是可以有某方面的成就的。
很多人現在可能會想西恩潘講的簡單,但是做起來難啊。也因為這樣下次西恩潘準備寫篇惰性篇。為什麼人只要習慣了自己現有的生活就特別難改變。為什麼人會現有生活不滿足,但是又不願意去改變呢? 一切就只好等下一篇西恩潘寫有關人生的文章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