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想要寫這一篇主題已經很久了。這個特殊的話題是西恩潘很有興趣的地方,在過去幾年一直認為這兩個角色都是可以互換的。在個人的認知裡面從來不認為所謂的創業家(Entrepreneur)跟專業經理人(Professional Manager)會有特別大的差異。因為如果你/妳是一個很好的人才的話,不管你是個創業家或是專業經理人應該都可以表現。西恩潘個人很喜歡前奇異執行長Jack Welch講過的話,而且一直到現在都還是個人絕對一個企業需要做的事情,
「請最好的人在每個位置上,他/她會有能力自己去發揮的。」
似乎有一點叉題了,還是回歸到主題吧。到底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有什麼差異的或是差異在哪裡,今天就好好的來談談看這個差異點。也許到最後大家都會有所收穫也說不一定。
還記得最近讀到有關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的差異是在CNBC的一篇報導裡面講到Yahoo的楊致遠(Jerry Yang)對於Microsoft併購案的處裡態度。這篇報導裡面提到揚致遠雖然已經從創業家成為了Yahoo的執行長,不過畢竟他是個創業家而非專業經理人導致這個交易案處裡的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也因為這樣微軟才把USD33/股的提議抽掉。這就講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了,到底創業家可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專業經理人。或是當Yahoo已經不在是哪個由楊致遠跟David Filo兩個年輕人創業的公司變成了一個影響力最大的網路公司,公司的創立者在未來到底有沒有哪個本是繼續的經營下去。
如果看看Yahoo這個例子好了,一個很標準的矽谷創業模式。兩個年輕人因為某個想法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公司,拿到了創投資金,兩個創業家退到某個管理職位(Chief Yahoo)然後請了一個專業經理人進場當CEO。(如果了解Google歷史的人應該也看的出來,Google也是按照這個模式進行的。)。只是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楊致遠在當了那麼多年的Chief Yahoo在兩年前又回鍋到執行長的這個職位。不管是董事會的同意,或是其他的原因,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少看到。大部分的創業家只要下台後回鍋的機會幾乎是非常低的。
這就回歸到最近幾年跟北美創投談到創業家到底有沒有可能持續經營自己的公司。絕大部分的創投都認為不太可能的,在他們估計認為只有不到10%的創業家真的有哪個本事,可以把公司從草創期帶到上市或是併購為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10%以下真的不是很多。西恩潘個人現在可以想到創業家/執行長還沒有被換掉的就是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一直到現在Facebook都已經從草創期進入高度成長期都還沒有被後面的創投換掉。特別是Mark Zuckberg只是一個24歲從哈佛大學休學的傢伙。只是也許是大家對於上一個從哈佛大學休學的傢伙跑去創業的成功還猶如於新(Bill Gates),所以背後的創投都給予高度的信心。
寫了這麼多都還沒有真正的寫到,何謂創業家。如果西恩潘問你個人認為創業家代表的是什麼,你會怎麼說? 很多人似乎聽到創業家或是創業這幾個字,一開始可能會想到。要做什麼啊? 那樣的風險不是很高嗎? 你/妳還真的以為你/妳是老闆的料喔? 不管你是否是老闆的料,所謂的創業家就有一種特質也許非創業家無法體會到的。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在台灣網路上找到對於創業家的特質的定義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實跟國外的定義沒差太多,只是想說人在台灣當然就要本土化)
一、創業動機:希望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追求人生夢想的實現,而不只是追求金錢的報酬。
(很多時候大家認為創業家通常都是為財務上的報酬而創業,如果單單是哪樣的話通常都會做的很辛苦。更多的時候卻是為了自己的熱情。如果過去西恩潘提過的,只有不斷的熱情才會讓你/妳天天感覺到工作不是工作,而是一種興趣。)
二、戰勝恐懼:隨時充滿活力,遇到困難不退縮,反而因為創業風險而激起雄心。
(相信每個人都不喜歡被人拒絕的時候。只是當一個創業家有了新的想法,通常很難被所有人所接受。只是不能因為這樣導致自己就放棄。而是應該要堅持下去。)
三、全力以赴:為了追求成功,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全力以赴,不惜花費時間與成本。
(其實這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特質。在工作場合裡面很多時後都會聽到人講,那又不是我的工作為什麼是我要做。只是如果你是個創業家的話,每個工作都是你的工作,絕非哪是別人的工作。)
四、喜歡冒險:創業者喜歡冒險,不認為自己在冒險,而會衡量利弊得失。
(不應該說是喜歡冒險,而是對於這些風險是可以接受的。對於每個創業都會有很高的風險,對於風險的接受度將會是最重要的關鍵。)
五、創造創新:創業家隨時隨地在蒐集點子,彷彿身上裝著天線,隨時隨地偵測商機。
(創業家願意接受新的資訊。時代一直在改變,如果每個人一直用著舊的思維在哪裡做事很難會有任何的創新。)
六、洞悉人心:不斷尋找滿足人類最迫切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甚至可以從敵人身上找尋創新點子。
(如果沒有辦法了解市場需求是什麼,很多時後也許就是白忙一場了。)
七、終身學習:創業之路永無止境,事業經營是每日的功課,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對於知識有不斷想要學習的態度。因為人生就是永不止境的學習。)
(資料來源: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講了那麼多有關創業家,那專業經理人呢? 到底所謂再大公司的專業經理人有什麼樣不一樣的特質是有所差異的。
1. 主動積極:經理人應嘗試由內而外的創造改變。例如,執行企劃案時,與其抱怨資源有限,不如改變思維模式,換個角度思考「我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做什麼?」抱著「總有方法可以做好」的念頭,漸漸的會發現,視野的改變,會慢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2. 以終為始:創造個人的使命宣言,並以此為生命藍圖,努力達成。
3. 決定優先要務:1998年上任,將員工從29人擴充到1萬多人的e-Bay執行長惠特曼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訣是,運用有限的資源,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並努力完成它。
4. 建立雙贏思維:傳統的管理方式是,主管一個口令,部屬一個動作,但柯維認為,有效能的管理者,應和部屬共同訂定目標,並給予最大的空間,讓部屬發揮潛能。
5. 透過溝通知彼解己:同理心的溝通,是增進主管和部屬關係的最好方式。林志榮認為,「公司績效要好,就要很多的回饋,增加回饋的方式就是傾聽!」
6. 統合綜效:有效溝通後,結合雙方優點,互相尊重、接納彼此的歧異,就能產生綜效。
7. 不斷更新自己:最後一個習慣,是統合前面六個習慣,徹底落實,將自我管理運用在生理、情感、心智、心靈四個基本生活面向,並不斷更新自己。視每個員工為一個「全人」真心對待,最後得以釋放自己和員工的潛能。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其實寫了那麼多都真正的沒有比較一下到底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的差異,還有到底創業家可不可能有一天變成很成功的專業經理人。或是專業經理人可不可能跳脫出來變成一個成功的創業家。就讓西恩潘慢慢的寫一寫自己對於這兩個全然不一樣的態度來做個人的詮釋。
創業家對於我而言,應該是需要高度自主性,對於風險比較沒那麼害怕。而且對於沒有效率的管理是很不能接受的。很多時後當一間公司已經大到一種地步,需要很多的不同樣的管理方式來經營下去,只是這樣的管理模式可能就會讓過去的效率無法持續下去。對於新想法的接受度跟勇於挑戰都是創業家必備的。
而專業經理人呢,對於過去的專業訓練,制度變成相當的重要。這也因為是大公司需要的就是制度才能夠經營下去。能夠想像每個人都可以亂採購有的沒有的文書用品嗎? 雖然說每間大公司都說自己很有彈性,但是過度彈性卻會出現混亂,也就是說一定需要某方面管理制度。
只是真的要西恩潘說出到底創業家可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專業經理人,或是相反的。只能說沒有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拿甲骨文的執行長Larry Ellison來講好了,一個高中畢業的人創立了世界上前三名的軟體公司絕非是件小事。從一個專業經理人變成創業家也不是不可能,張忠謀也是從在美國的一個全方面的專業經理人變成到台灣從台積電開始。(這個案例有一點爛我知道)。也代表的就是其實每個都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就是個人思想跟喜好。不管是創業家或是專業經理人都是每個人對於自己的選擇,而只有選擇到自己最喜歡做的才有可能持續成功下去。
不知道讀到這裡今天大家對於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或許西恩潘提到的大家早就已經知道了。一點都不感覺到有什麼特別的。還是有什麼新的收穫,不管怎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簡短的解釋出西恩潘自己個人對於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的差異點。
(註)
已經有兩天沒有動筆,因為過去兩天實在太忙了。其實有很多主題想要寫,只是因為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加上時差真的有一點誇張,真的不知道哪時候自己是醒來的,那時候是沒有意識的。也因為這樣所以發行的時間亂七八糟自己都搞不清楚哪時候會寫完一篇文章。
但是看起來也快要回去了,所以時差這東西也不太需要調。改天應該寫一篇有關調時差的文章來說才對啊。
「請最好的人在每個位置上,他/她會有能力自己去發揮的。」
似乎有一點叉題了,還是回歸到主題吧。到底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有什麼差異的或是差異在哪裡,今天就好好的來談談看這個差異點。也許到最後大家都會有所收穫也說不一定。
還記得最近讀到有關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的差異是在CNBC的一篇報導裡面講到Yahoo的楊致遠(Jerry Yang)對於Microsoft併購案的處裡態度。這篇報導裡面提到揚致遠雖然已經從創業家成為了Yahoo的執行長,不過畢竟他是個創業家而非專業經理人導致這個交易案處裡的沒有想像的那麼順利,也因為這樣微軟才把USD33/股的提議抽掉。這就講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了,到底創業家可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專業經理人。或是當Yahoo已經不在是哪個由楊致遠跟David Filo兩個年輕人創業的公司變成了一個影響力最大的網路公司,公司的創立者在未來到底有沒有哪個本是繼續的經營下去。
如果看看Yahoo這個例子好了,一個很標準的矽谷創業模式。兩個年輕人因為某個想法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公司,拿到了創投資金,兩個創業家退到某個管理職位(Chief Yahoo)然後請了一個專業經理人進場當CEO。(如果了解Google歷史的人應該也看的出來,Google也是按照這個模式進行的。)。只是不一樣的地方就是,楊致遠在當了那麼多年的Chief Yahoo在兩年前又回鍋到執行長的這個職位。不管是董事會的同意,或是其他的原因,其實這樣的例子很少看到。大部分的創業家只要下台後回鍋的機會幾乎是非常低的。
這就回歸到最近幾年跟北美創投談到創業家到底有沒有可能持續經營自己的公司。絕大部分的創投都認為不太可能的,在他們估計認為只有不到10%的創業家真的有哪個本事,可以把公司從草創期帶到上市或是併購為止。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10%以下真的不是很多。西恩潘個人現在可以想到創業家/執行長還沒有被換掉的就是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一直到現在Facebook都已經從草創期進入高度成長期都還沒有被後面的創投換掉。特別是Mark Zuckberg只是一個24歲從哈佛大學休學的傢伙。只是也許是大家對於上一個從哈佛大學休學的傢伙跑去創業的成功還猶如於新(Bill Gates),所以背後的創投都給予高度的信心。
寫了這麼多都還沒有真正的寫到,何謂創業家。如果西恩潘問你個人認為創業家代表的是什麼,你會怎麼說? 很多人似乎聽到創業家或是創業這幾個字,一開始可能會想到。要做什麼啊? 那樣的風險不是很高嗎? 你/妳還真的以為你/妳是老闆的料喔? 不管你是否是老闆的料,所謂的創業家就有一種特質也許非創業家無法體會到的。今天跟大家分享幾個在台灣網路上找到對於創業家的特質的定義跟大家分享一下,(其實跟國外的定義沒差太多,只是想說人在台灣當然就要本土化)
一、創業動機:希望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追求人生夢想的實現,而不只是追求金錢的報酬。
(很多時候大家認為創業家通常都是為財務上的報酬而創業,如果單單是哪樣的話通常都會做的很辛苦。更多的時候卻是為了自己的熱情。如果過去西恩潘提過的,只有不斷的熱情才會讓你/妳天天感覺到工作不是工作,而是一種興趣。)
二、戰勝恐懼:隨時充滿活力,遇到困難不退縮,反而因為創業風險而激起雄心。
(相信每個人都不喜歡被人拒絕的時候。只是當一個創業家有了新的想法,通常很難被所有人所接受。只是不能因為這樣導致自己就放棄。而是應該要堅持下去。)
三、全力以赴:為了追求成功,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會全力以赴,不惜花費時間與成本。
(其實這真的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特質。在工作場合裡面很多時後都會聽到人講,那又不是我的工作為什麼是我要做。只是如果你是個創業家的話,每個工作都是你的工作,絕非哪是別人的工作。)
四、喜歡冒險:創業者喜歡冒險,不認為自己在冒險,而會衡量利弊得失。
(不應該說是喜歡冒險,而是對於這些風險是可以接受的。對於每個創業都會有很高的風險,對於風險的接受度將會是最重要的關鍵。)
五、創造創新:創業家隨時隨地在蒐集點子,彷彿身上裝著天線,隨時隨地偵測商機。
(創業家願意接受新的資訊。時代一直在改變,如果每個人一直用著舊的思維在哪裡做事很難會有任何的創新。)
六、洞悉人心:不斷尋找滿足人類最迫切需求的產品與服務,甚至可以從敵人身上找尋創新點子。
(如果沒有辦法了解市場需求是什麼,很多時後也許就是白忙一場了。)
七、終身學習:創業之路永無止境,事業經營是每日的功課,必須不斷推陳出新。
(對於知識有不斷想要學習的態度。因為人生就是永不止境的學習。)
(資料來源: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講了那麼多有關創業家,那專業經理人呢? 到底所謂再大公司的專業經理人有什麼樣不一樣的特質是有所差異的。
1. 主動積極:經理人應嘗試由內而外的創造改變。例如,執行企劃案時,與其抱怨資源有限,不如改變思維模式,換個角度思考「我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做什麼?」抱著「總有方法可以做好」的念頭,漸漸的會發現,視野的改變,會慢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2. 以終為始:創造個人的使命宣言,並以此為生命藍圖,努力達成。
3. 決定優先要務:1998年上任,將員工從29人擴充到1萬多人的e-Bay執行長惠特曼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訣是,運用有限的資源,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並努力完成它。
4. 建立雙贏思維:傳統的管理方式是,主管一個口令,部屬一個動作,但柯維認為,有效能的管理者,應和部屬共同訂定目標,並給予最大的空間,讓部屬發揮潛能。
5. 透過溝通知彼解己:同理心的溝通,是增進主管和部屬關係的最好方式。林志榮認為,「公司績效要好,就要很多的回饋,增加回饋的方式就是傾聽!」
6. 統合綜效:有效溝通後,結合雙方優點,互相尊重、接納彼此的歧異,就能產生綜效。
7. 不斷更新自己:最後一個習慣,是統合前面六個習慣,徹底落實,將自我管理運用在生理、情感、心智、心靈四個基本生活面向,並不斷更新自己。視每個員工為一個「全人」真心對待,最後得以釋放自己和員工的潛能。
(資料來源: 經濟日報)
其實寫了那麼多都真正的沒有比較一下到底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的差異,還有到底創業家可不可能有一天變成很成功的專業經理人。或是專業經理人可不可能跳脫出來變成一個成功的創業家。就讓西恩潘慢慢的寫一寫自己對於這兩個全然不一樣的態度來做個人的詮釋。
創業家對於我而言,應該是需要高度自主性,對於風險比較沒那麼害怕。而且對於沒有效率的管理是很不能接受的。很多時後當一間公司已經大到一種地步,需要很多的不同樣的管理方式來經營下去,只是這樣的管理模式可能就會讓過去的效率無法持續下去。對於新想法的接受度跟勇於挑戰都是創業家必備的。
而專業經理人呢,對於過去的專業訓練,制度變成相當的重要。這也因為是大公司需要的就是制度才能夠經營下去。能夠想像每個人都可以亂採購有的沒有的文書用品嗎? 雖然說每間大公司都說自己很有彈性,但是過度彈性卻會出現混亂,也就是說一定需要某方面管理制度。
只是真的要西恩潘說出到底創業家可不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專業經理人,或是相反的。只能說沒有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拿甲骨文的執行長Larry Ellison來講好了,一個高中畢業的人創立了世界上前三名的軟體公司絕非是件小事。從一個專業經理人變成創業家也不是不可能,張忠謀也是從在美國的一個全方面的專業經理人變成到台灣從台積電開始。(這個案例有一點爛我知道)。也代表的就是其實每個都是有可能的,最重要的就是個人思想跟喜好。不管是創業家或是專業經理人都是每個人對於自己的選擇,而只有選擇到自己最喜歡做的才有可能持續成功下去。
不知道讀到這裡今天大家對於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或許西恩潘提到的大家早就已經知道了。一點都不感覺到有什麼特別的。還是有什麼新的收穫,不管怎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簡短的解釋出西恩潘自己個人對於創業家跟專業經理人的差異點。
(註)
已經有兩天沒有動筆,因為過去兩天實在太忙了。其實有很多主題想要寫,只是因為根本沒有太多的時間。加上時差真的有一點誇張,真的不知道哪時候自己是醒來的,那時候是沒有意識的。也因為這樣所以發行的時間亂七八糟自己都搞不清楚哪時候會寫完一篇文章。
但是看起來也快要回去了,所以時差這東西也不太需要調。改天應該寫一篇有關調時差的文章來說才對啊。
我認為「開創」與「守成」所需的個人特質與專業能力的確大不相同。
回覆刪除有些人熱愛創造與冒險,能夠達成一般人達不到的目標,但是對於公司組織以及與人相關的管理面事務比較不感興趣。我想這也是許多成功的創業者,無法成功轉型為管理者之故。
記得你之前好像有寫過類似的文章。
回覆刪除這兩個角色所需要的能力不同。
從那一個角度來看,要全部自己來做,或是找個更適合的人來分擔?
半路,如果說專業經理人等於守成那我倒是不同意這樣的說法。因為做到某種地位的專業經理人也是需要相當的開創。如果沒有開創只是單單的守成也沒有辦法成為相當成功的專業經理人吧。
回覆刪除只是差異所在可能在於做法跟想法,如同制度下跟無制度的做法。但是你第二段說的很對,有很多創業家就是對管理沒什麼喜好所以需要專業經理人進來幫忙。
grady,不太記得我有寫過類似的文章。可能是有關創業家的文章,或是單單有關專業經理人的文章吧。
回覆刪除不得不否認,需要的能力有差異。但是西恩潘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只是很多人沒辦法自己了解自己而做出最好的選擇。
Sean, IMO entreprenaur and professional executive / management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Simply put, the goals of a start-up and an established organization differ greatly hence the leadership style and management method must also be different. For instance, in a start-up, the boss deals directly with the suboridinates and can motivated them to try things (and often waste a lot of resources but the company has nothing to lose). In a large organization, the options available to an executive greatly increases and considerable time should be investigated onto which one offer the best cost/benefit ratio. Passion for a particular cause should have little influence because your decision will cause many employees to be laid off and many to be hired (a complete change of resources). This is extremely obvious in R&D departments because people cannot be so easily trained to do something new (ie. Oracle Administrator now will be QA Lead @@). Likewise, the buffer for error in judgement is greatly reduced because changing high level decisions suddenly in a large organization only serves to discourage and frustrate middle management and subsequently the grunt workers. If you are a member of the orginal startup, it will be very hard for you to not be biased toward a particular path and that bias is the exact reason why startup team cannot lead a mature organization. The methodology, communication style, and decision factors are all different.
回覆刪除Johnson, I understand what you have stated. From my personal point of view, there will be entrepreneur who will be able to stand and manage a mature company. Although there might not be that many of them out there, I strong felt that the notion of it would be difficult for an entrepreneur to become a great manager and vice versa to be a false statement.
回覆刪除Hello I am so grateful I found your blog, I really
回覆刪除found you by accident, while I was searching
on Aol for something else, Anyhow I am here now and would just like to say thanks for a remarkable post and
a all round interesting blog (I also love the theme/design), I don’t have
time to go through it all at the minute but I have bookmarked
it and also added in your RSS feeds, so when I have time I will be back to
read more, Please do keep up the superb b.
Feel free to visit my page :: london erotic massage (Csw1.vaniercollege.Qc.ca)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