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想要寫這篇文章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只是自己最近一直在
忙一些瑣碎的事情導致這篇文章拖了那麼久才開始動筆。會讓我想要開始寫這篇文章某方面是因為幾個月前看到台灣的地圖日記賣給了美國的Groupon讓我想到雖然說團購(Groupon-Like)的這個模式才開始起飛可是已經開始有很多的併購出現了。雖然說今天這篇想要討論的團購網的革命戰,卻也不得先分析一下地圖日記的這筆交易。三百萬美金等同於台幣將近九千萬台幣,對於一個登記資本額一千三百萬的公司來說是一個很吸引人的價碼。可是為什麼地圖日記這間公司在台灣推出百萬團購網幾個月後,就要馬上把自己脫手呢? 雖然每個創投都曾經跟西恩潘講過,
"Never hold on to your baby for too long, Sean. Always anticipate your next few moves in advance." (就是不要把自己公司握住太久。永遠都要看下幾步棋。)
對於創投來講,每間公司都不應該過度投入太多感情。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理所當然的會對自己所創立的公司有所感情。可是有時候這些感情可能會導致我們出現不理智的決定。講到這一點又要提起兩個不同樣的管理思考模式。對於西方人來說,事事分明,對於決策來說沒有太多所為的人情世故。可是對於東方人來講,或許是儒家思考所以對於我們的決定人的感情往往會納入很多的決策。
地圖日記這樣的一個交易是否某方面的已經表示團購這個概念在台灣是可行的。可是我們可能沒辦法再這間公司增加再多的附加價值所以我們選擇賣給Groupon。對於每間公司的決策,我們只能分析,可是因為我們不在核心所以不能說別人的決策是好是壞,相信時間會告訴一切。我只是對於這個出售的時間點感覺到好奇所以提出。
回歸到今天的主題,團購網的革命戰。短短的三年步道的時間裡 Groupon-Like商業模式已經開始在全世界風行了。幾乎只要比較現代化的國家都有所謂的團購網出現。如果真的要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團購網的出現,應該從所謂的團購公司的商業模式開始來談。所謂的Groupon-like商業模式本身就是由一間團購公司跟很多商家談提供打折的餐點優惠卷來給使用者購買。如果購買的人數夠多的話,這個交易就會成立。如果大家好好的思考就可以發現,其實這樣一間公司真正的技術不是那麼的困難。只是要單純的電子商務跟金流,換句話說應該可以講這可以算是一間單純的傳統公司,需要一大堆業務來跟商家談優惠,而不是一大票的工程師來天天維護或是增加功能。因為對於使用者來說,重要的是這些公司能夠提供什麼樣的一個優惠。也因為這樣到底這些公司的差異性是技術上的差異,還是業務上的差異。導致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團購公司在短短的時間內像爆炸般的出現。
可想而知的就是如果到了最後,肯定能夠生存下去的網站可能不到前三名。最後會發生大者恆大,小的不是被併購掉了不然就是倒掉了。不知道是否因為網路這產業實在太競爭了,幾乎每個人使用的網路功能都不超過三個網站,社交網站,電郵,搜尋引擎。這也導致Groupon-Like的所有模式肯定最後還是要進入廝殺戰。現在很肯定的就是這絕對是一個產業,畢竟世界上已經有那麼多個網站。可是到底這個產業最後只是曇花一現,還是一個可以長遠繼續下去的那就不可而知了。
現在這些網站在全世界已經碰到一個瓶頸,那就是會上這些網站的商家決大部分都是名不見經傳的餐廳或是店家。想要靠給顧客打折或是優惠來吸引新的客人。不管是已經快要活不下去的店家,或是全新的店家,每個人都希望靠著曝光可以讓自己活下去。可是這樣的一個雙面刃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看到。如果每個買了這樣的一個折價卷的人都想要以半價去吃,可是未來真正想要去以原價去享受的人實際有多少? 如果一間店家真的可以提供很棒的產品,這樣的一個平台是可以給你想要的曝光率,可是也可能給人一種錯誤的印象。也因為這樣如果大家真的去研究的話,真的大家感覺不錯的餐廳幾乎都沒有上過這樣的網站。
而對於消費者而言,花個半價去嘗試是沒大不了的。對於團購網站只是提供一個平台抽一定的報酬也是沒差。可是對於店家來說,長遠還是要注意客戶對自己的評語。畢竟常常出現在團購網裡是否是一個好的行銷手法還是要好好的思考。雖然這個商業模式每次都提到是個三贏的局面,可是好好的用行銷跟客戶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真的是這樣的嗎? 相信未來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分析。
現在這場廝殺戰已經開始了,從中國已經有很多團購網已經快速關站的情況來看,台灣看起來還是有很多的人想要踏進這個市場。可是台灣是否還有足夠的空間可以養活那麼多個類似的網站,那大家最好就是希望這不要是另外一個葡式蛋塔效應*。
* 葡式蛋塔效應 : 1998年台灣正式引進葡式蛋塔。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全台灣都在開葡式蛋塔店,可是也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全部倒光了。
留言
張貼留言